茫茫草原上,一支押运着粮食和武器补给的部队在缓缓前进。
这里属于朵甘和乌思藏的交界(现青海境内),已经被明军所掌控。
这支后勤补给部队并不是给卢象升的部队运送补给,而是奉卢象升所命,给叛军黄得功部进行补给。
给叛军提供补给是李景让卢象升秘密安排的,知道的人不多,负责做这件事的也是后勤部专门委派的一支部队,这支部队秘密给黄得功提供补给已经有三年了。
实际上正是由于明军暗中为黄得功部提供补给,黄得功部才能坚持这么久,不然的话,没有新式武器支持的他,早就被藏人们连皮带骨给吃掉了。
即便如此,这两年黄得功的部队也是减员减的厉害。当初黄得功败退到乌思藏地区时有五万多部队,到现在已经不足三万人。
减员的主要原因是士兵们适应不了乌思藏地区的高原气候,当初黄得功败退时,不明深浅,带着部队一头闯进乌思藏地区。突然进入高原地区,这些士兵根本无法适应,大部分士兵得了高原病,黄得功见状不妙,当即带领部队转向东进,进入朵甘地区的平原地带,这才避免了全军覆没。
等黄得功所部抵达朵甘地区时,已有一万余人病死,另有一万多人病重无法行动。幸好此时卢象升得李景密令派人跟黄得功接洽,见此情形,当即派部队秘密接应这些病员返回内地然后秘密安置起来。
由于高原的气候太过恶劣,黄得功和卢象升经过秘密商议,决定黄得功部暂时驻扎在高原和平地的结合部,这样既避免了士兵因不适应高原气候得病乃至死亡,又能慢慢适应当地的气候,同时卢象升补给的时候也方便许多。
然后黄得功部以此为根据地,四处出战,在卢象升的配合下,终将朵甘地区完全收归大明。
由于朵甘地区已经完全被黄得功部和明军控制,补给部队并不担心有藏人敢来偷袭,实际上藏人别说来偷袭,这个地区方圆五百里就见不到一个藏人。
敢在这里露面的藏人和蒙古人只要被黄得功的部队发现,全部斩尽杀绝。
由于没有完全隐患,这支运输部队走的非常轻松,不过人群中却有一位少年不住地东张西望。
“呵呵,小兄弟,不要紧张,这条路我们已经走了三年了,从来就遭遇过敌人。”一名老兵看着那少年笑道。
那少年点点头:“我知道的,其实我更盼着能有敌人出现,这样我们就有仗打了。”
那老兵叹了口气道:“唉!打仗的事是轮不到咱们头上了,别说咱们,就连卢督帅麾下的主战部队都没仗打。”
摇摇头,那老兵接道:“我就纳闷了,你们说咱家大帅是咋想的啊,明明这边打得好好的,可是突然下令停手,然后把高帅调去西南,跟西南那边的国家开战,这不胡整么!”
那少年笑道:“你要是能明白大帅的战略意图,你就不是现在这个位置了。”
那老兵笑道:“说的也是,咱就一个大老粗,哪懂得那些。对了,小兄弟,你这么年轻咋想着要当兵呢?好好读读书,考个一官半职的,不比当大头兵强?”
“这位大哥,你这话可错了,什么叫大头兵,要没咱们这些当兵的保家卫国,老百姓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那少年笑道。
那老兵摇头笑道:“什么保家卫国咱可不明白,咱就知道当兵吃饷,养家糊口。不过要说咱们大帅可真够意思,咱们拿的军饷可比前些年那些当兵的高的太多,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干一年至少能落下三五两银子,以前别说结余,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那少年笑道:“那你以为咱们的军饷从哪里来?咱们大明现在有一百多万军队,一年下来光军饷一项就需要两千万两银子,国家一年征收的赋税,基本上都花在军饷上面了。”
那老兵笑道:“都花在军饷上我可不信,把钱都给咱们了,那些当官的咋办?”
“呵呵,自然要想别的办法啊!就像这次大帅暂停咱们这里继续用兵,在西南对那些国家用兵,其目的就是为了从那些国家掠夺钱财物资以补充军用。”那少年笑道。
“可咱们这里这两年也没少帮朝廷抢钱啊!我听说作战部队抢的钱财都一车一车的往回拉。”那老兵说道。
“大哥,你以为这里有金山银山啊,还一车一车的往回拉?我跟你说,这两年朝廷在西北用兵,亏空了老大一个窟窿。所以大帅才决定这里暂缓用兵,全力经营地方,你没听说卢督帅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