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郑勋睿的隐忍换来如此的局面,人家再次动手的时候,还会手软吗。
六月中旬的朝会,足足持续了两整天的时间,这在大明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朝会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是争吵,而这次的朝会,也开启了大明皇室迅速衰败的源头,从这个时候开始,朱由检开始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也就是从这次的朝会开始,朱由检做出了一个决定,司礼监的太监参与到朝会之中,可以明确的发表意见建议。
这个大胆的决定,让不少的朝臣反对,毕竟先皇的时候,魏忠贤尽管是权倾朝野,但也没有参加过朝会,表面上还是要维持皇室规矩的,可朱由检居然推翻了这一切,明确要求司礼监太监参与到朝会之中。
朝臣的反对没有作用,朱由检最终拍板,做出决定,要求司礼监太监参与朝会并针对朝政提出意见建议,朱由检甚至还准备为司礼监太监参与朝会下发圣旨,将这件事情完全明确下来,今后都照此执行,被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劝阻了。
激烈的争吵之中,朱由检始终掌控局势,有了司礼监太监参与朝会,他产生了强大的自信,也能够冷静的分析出来文武大臣的心思了。
两天的朝会结束,朱由检也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崇祯十四年六月二十日,皇上下旨。
原内阁首辅周延儒、原内阁次辅张凤翼、原内阁大臣杨一鹏因为身体原因致仕;原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因开封府城陷落之事免去一切职务;已经阵亡的原兵部尚书、右副都御使、五省总督孙传庭,因指挥大军作战出现重大失误,剥夺一切的名爵;阵亡的原河南巡抚吴甡,未能很好的护卫开封府城,本应遭受惩戒,不过其拼死守卫开封府城,效忠朝廷,此等精神应该嘉奖,赐予太子少保之职衔,着令厚葬;原河南总兵贺人龙,未能履行职能,免去其河南总兵职务,交由兵部和大理寺审讯。
内阁大臣钱士升出任内阁首辅,内阁大臣陈新甲出任内阁次辅。
工部右侍郎张溥出任河南巡抚,即刻上任,主持河南局势,包括调遣军队事宜;右佥都御史张采出任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张采出任户部右侍郎;大理寺右寺丞吴昌时出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詹事府右渝德龚鼎孳出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
圣旨出来之后,举朝震惊。
两起两落的周延儒,准备回到家乡去了,其实他的年纪并不是很大,以身体原因致仕,这有些说不过去,不过对于内阁首辅的职位,周延儒已经没有任何的眷念了。
朝中的局势已经完全明确,皇上的心思已经表露无遗,自此之后,朝中的局势将会出现重大的变故,这一点是在周延儒的预料之中的。
大明江山自此之后,将出现三个重大的对手,郑勋睿和郑家军成为了大明王朝最大的对手,其次就是后金鞑子,最后是流寇,从大明朝廷的实力方面来看,无法战胜任何的一个对手,而且皇上已经将郑勋睿和郑家军作为了最大的对手,在内阁的调整方面,包括朝廷大臣的调整方面,重用了郑勋睿的死对头。
内阁此次的调整很大,他周延儒、张凤翼、杨嗣昌和杨一鹏等人都离开了内阁,新任的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都是曾经的内阁大臣,按说需要补充不少人进入内阁的,皇上对这件事情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而是要求朝中大臣举荐。
周延儒对皇上的这些做法感觉到可笑,一方面依靠司礼监牢牢掌控朝政,一方面利用东东林党人与郑勋睿对抗,殊不知郑勋睿根本没有将这些事情看在眼里,人家闷头发展,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可以说郑勋睿和郑家军若是公开造反,朝廷根本无法抵御,大明京城很快就会被郑勋睿和郑家军拿下。
周延儒的动作很迅速,此次他能够全身而退,很不简单了,必须在皇上尚未想到过往事情之前,迅速的离开,他知道不少的秘密,不少的秘密都是很要命的。
新上任的内阁首辅钱士升、内阁次辅陈新甲等人,都打算前来拜访,被周延儒直接拒绝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离开了,那就彻底离开。
仅仅在京城逗留了两天的时间,周延儒就起身离开京城,回老家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