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明军没有丝毫的斗志,都是拼命的逃离,没有像样的抵抗,没有玩命的搏杀,有的只是逃离和追杀。
被大军裹挟的洪承畴,没有任何回天之力,只能够拼命朝着松山的方向撤离,眼睁睁看着麾下的军士被八旗军拼命斩杀。
决断的皇太极放弃了对锦州城池的包围,命令全部大军追杀,经过了一天一夜的追杀,八旗军抵达了松山,将数万的明军牢牢的围困在松山城池之内。
这一次皇太极没有客气,命令大军死死的围困松山城池,不准放过任何一个明军,至于说那些逃往宁远方向的明军,大可不必理睬,还有多尔衮、多铎和阿巴泰等人对付。
阿济格与岳托等人这次是心情畅快了,他们率领大军追杀明军,没有遭遇到任何的抵抗,被他们斩杀的明军不知道有多少了,沿路也有大量投降的明军,但绝大部分投降的明军都被无情的斩杀,毕竟正是战斗厮杀的关键时刻,谁知道这些投降的明军会不会再次的反水,再说也没有那么多的粮草。
要不是皇太极下达命令,阿济格和岳托会斩杀更多投降的明军。
进入松山城池的洪承畴,统计大军人数,他绝望的发现,从山海关和宁远出发的十万大军,现如今剩下不足六万人了,塔山和杏山都被八旗军攻占,也就是说短短的二十多天时间,大军损失超过了四万人。
这已经是无法接受的失败,可是危机还是存在,剩余的大军被包围在松山城池之内,缺乏粮草,不知道能够维持多长的时间。
让洪承畴更加绝望的情形很快出现,多尔衮和阿巴泰率领大军来到了松山,而且带来了大量的粮草,八旗军的粮草充足了。
围在松山城池之外的八旗军,根本不着急进攻,而是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大军撤离到松山城池,携带的粮草全部丢失了,松山城内的粮草根本无法维持,万般无奈之下,洪承畴下达了突围的命令。
惨烈的厮杀在松山城池外展开了,一拨又一拨的大军冲出城池,可很快被外面的八旗军包围,惨叫声不绝于耳,大量的军士倒下了,能够突围出去的军士少得可怜,其实这些军士就算是突围出去了,情况也不乐观,多铎率领的八旗军还在塔山和宁远之间等候。
几次准备自杀的洪承畴,被监军杜勋劝阻下来了。
三天时间过去之后,洪承畴知道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他准备亲率大军突围了。
可惜的是,他洪承畴早就成为皇太极重点关注的对象,他率领的大军冲出松山城池的时候,迎候的是数不清的八旗军,皇太极甚至命令八旗军放走了部分突围的明军,集中所有力量来围攻他。
也就在这个过程之中,监军杜勋趁机撤离了松山。
当身边的亲兵都倒下之后,洪承畴平静的看着周遭的八旗军,这是他平生最大的失败,无法挽回的失败,他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此刻出现在他脑海之中的,是郑勋睿和郑家军,若是郑家军参与战斗了,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吗。
取得松山之战的大胜之后,皇太极没有停下脚步,他迅速率领大军回师锦州,开始了对锦州城池真正的进攻。
此番的进攻持续不到十天的时间,战况非常的激烈,一直没有遭受太多损失的八旗军,此番的损失是惨重的,付出了近两万军士的性命之后,才攻陷锦州城,驻守城池的山海关总兵祖大寿被再次生擒。
接着多铎率领大军,开始了对宁远城池的进攻,驻守宁远城池的明军,没有等到八旗军的进攻,就主动撤离,前往山海关去了,做出这个决定的是千辛万苦逃离到宁远的监军杜勋,杜勋知道凭借着手中的兵力,已经没有办法抵御八旗军的进攻了。
时间到了四月中旬,引人瞩目的辽西之战基本结束了。
洪承畴率领的近二十万大军,最终撤离到山海关的仅仅八万人,被八旗军斩杀的军士超过了五万人,投降后金的军士接近五万人,还有一万多人不知所踪。
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生死不明,山海关总兵祖大寿被生擒,大同总兵王朴等战死。
这是一场难以置信的惨败,就算是之前的大凌河之战、萨尔浒之战,大明朝廷也没有遭受到如此沉重的损失,兵力上面的损耗暂且不说,辽西之战后,大明朝廷彻底失去了对锦州、宁远等地的控制,多年苦心打造的关宁锦防线,毁于一旦。
这样的结局,皇上和朝廷难以想象,更是难以接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