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架一个十来米高的木头台子,上面是火油和柴草,一有情况就点着了火,十几里、几十里以外都能看清楚!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人,有了杨棒子这位在这张罗呢,那地方的人们都是积极性高的很!每个村的男女老少都跟着参与,各有各得分工,白天晚上的在自己村的地界上,都有人专门的站岗和放哨,这条线一活了起来,对面封锁沟那边的鬼子的一举一动都很快就能传递到后方去。
第二条线呢,是从坨南到郭家堡子再去河口村,要从地图上,这可以说是从平汉路开始向西,要遇到的第一片正了八经的山地,如果鬼子从第一条预警线过来后,首先就要突破这条山地防线。
杨棒子在这一带忙活的呢,就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走遍了层峦叠嶂的大山,把两百里地的距离上预设了十一个关卡,北头的重点关卡是坨南至花塔岭,战时由坨南游击大队负责这一带的防御和阻击。
中路的防御重点呢,杨棒子还是选择了林涧村和郭家堡子,郭家堡子虽然被战火摧毁了,但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险要的地形,不把这里恢复成了堡垒,还真是浪费了,所以杨棒子就组织老乡们,把郭家堡子重建了起来,当然没有完全恢复到郭老寨主他们家几代人弄得那么好了,但是作为一个山地的阻击屏障,足够用了。
而南路的重点呢是在河口村,这个村子四面环山,不是个防御的好地方,但是它西边的隘口以前没怎么重视,所以才有了鬼子占住了河口村,能长驱直入到西王庄的情况发生。为了在这一带能困住鬼子,迟延他们的行动,杨棒子把河口村周边的山地好好地利用了起来。
就地取材,用板岩和石块等在山顶和山梁上修建碉堡和工事阵地,利用山脉的走向呢,还把上下河涧村变成了同河口村互为依托的防御阵地,这样山梁和山地之间,防御阵地有了纵深,还有了依托。
第三道就不是预警线了,而是阻击线了,从西王庄到黄石口村,这方圆几千平方公里的大谷地里,分布着几十个村庄,大部分都是背靠山地的,进可攻退可守。
在这些村庄里,杨棒子领着当地的干部和老乡们,反复地根据各个村的实际情况,把全村进行了改造,哪块掏了枪眼子变成了侧射火力点,哪块加固加厚还挖了地道变成了火力支援阵地,哪块是屯兵洞,哪块是迂回敌侧后的暗沟,总之,在还让老乡们居住的情况,把整个村子改造成了一个大火力点!
他这忙的热火朝天,脚不沾地的,川口镇里也是热火朝天的,不过呢不是干劲热火朝天,而是怨气冲天了!
高队长在短时间内就把教导队建立起来了,他一没先把现成的二十团的中下级军官调进教导队来受训,也没有让各级部队推荐干部苗子来培养,而是把军区分到十一分区的一百多学生先弄进了教导队!
这批学生呢都是随着冀中的部队转移到西部山区的,基本都是从大城市到冀中要参加八路军的抗日武装的,当时冀中呢是把这些学生都送进了抗大的分校等地方,先去武装头脑再说。
头脑还没武装到家呢,就转移到了山区了,当时军区给冀西北的几个分区都分配了一些学生兵,让各分区酌情使用,分到十一分区的是一批还没上过战场的生瓜蛋子。
高队长自己当年就是个热血的青年学生参加的我党,深知这学生是最好抓到手里的,最单纯,只要引导得当,绝对是好帮手,所以他直接以理论培训的由头,把这批学生全编入到了教导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