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团长可真会找理由……”。
1939年11月初,涞源县雁宿崖战斗打响的之前,杨成武、赵志珍结婚的一年之后,陈正湘与康捷在一分区结婚。同一时期结婚的还有罗元发,不过他是在抗大二分校结的婚。几天后的黄土岭战斗的同一时间,杨成武的长女杨易在一分区卫生部的水泉村休养所出生。
震惊中外的雁宿崖、黄土岭战斗之前,1939年8-9月,一分区还发生了一件机构变动的大事,这就是在军分区之下、各团之上,成立了一级叫做“支队”的军事机构。身经百战的红军老资格团长陈正湘与土匪司令赵玉昆同时被任命为一分区下设的两个支队的支队司令。说是一支队司令员陈正湘指挥了黄土岭战斗,而不是杨成武直接指挥战斗,主要根据由此而来。
一支队下辖两个主力团,一团和三团。一团团长陈正湘兼任一支队司令员、三团团政委袁升平兼任一支队政委。原一团团政委王道邦调走,担任赵玉昆五支队政委。王道邦走后,经陈正湘提名,原一团总支书记朱遵斌接任一团团政委。我想,把朱遵斌看作是陈正湘的人,应该与此有关吧?
如果不带感情色彩的回顾这段历史,人们不禁会问:成立支队这一级指挥机构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安置陈正湘和赵玉昆吗?赵玉昆是土匪司令,安抚一下可以。但陈正湘的资历、功劳和能力为什么不能当一分区副司令呢?
陈正湘1930年参加红军,但因为已经在旧军队干了几年,军事技术全面,起点很高。没两年,就被提拔为营长,此时的宋玉琳、王茂全在他手下当排长,马辉是测绘员。陈正湘1935年一度在杨成武的四团任团长(耿飚的后任),与团政委杨成武当过搭档。以后当团长时,还与团政委罗元发当过搭档。1937年红军云阳誓师,改编成八路军,杨成武是独立团团长,陈正湘是一一五师下面一个主力团的副团长(团长杨得志),邓华是那个团的政训处主任。邓华既然可以当得一分区政委,陈正湘的功劳更大,作用更大,为什么当不得一分区副司令员?而被那个名义上分管一分区卫生部和供给部,实际上什么都不管的一分区副司令高鹏占据了位置。这合理吗?为什么?
祖上是念书人,这样的人智商就绝对不会低。陈正湘是非常聪明、也非常有天赋的一个人,从他善于指挥作战和勤于用笔就看得出来(陈正湘的儿子是学者,也是继承他们家族聪明的基因)。老将军罗文坊曾评价晋察冀军区领导干部,说在他看来晋察冀只有两个真正懂得打仗的军事家,一个是陈正湘,另一个是文年生。
可能许多人都读过一分区出来的干部蔺柳杞写的长篇小说《长城烽烟》。这本描写黄土岭战斗的小说,歌颂的主人公是杨成武,言语到了肉麻的地步。几十年后,蔺柳杞重写《黄土岭战地旧景》一文,重新回顾那段历史,你认为他有变化了吗?没有,他依旧热情歌颂聂荣臻和杨成武,对实际上指挥作战的陈正湘只字不提。我认为,作为一个当时在一团担任教育干事,又亲身参加过黄土岭战斗的知名作家,蔺柳杞这篇战地纪实性的文章明显存在瑕疵。因为蔺柳杞的这本书和这篇文章贬低和抹杀了陈正湘在黄土岭战斗中的杰出作用。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不管是本人要求走的,还是晋察冀军区的组织调动,总之,黄土岭战斗结束的两三个月之后,被认为是一分区最能打仗的陈正湘走了。而且走的十分蹊跷,一去不回。正是一支队司令陈正湘的突然离去(1940年1月),促使五支队司令赵玉昆叛逃(1940年2月),接着是一支队参谋长杨上堃及几个支队红军干部的叛逃(194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