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为何?
平定吐蕃是千古奇功,华夏数千年历史中才有这么一次,要是天天有这样的大好事,谁个不欢喜?心情好了,自然就会活得长久。李隆基这说法很美好,就是太过虚幻。
李隆基双手下压,示意群臣停下来。群臣的笑声戛然而止,却是脸上带着笑容。
“吐蕃一战,成就华夏辉煌,吐蕃之地纳入版图,这是千古盛事,亦是千古奇功,朕心甚慰。”李隆基的心情极好,笑容叠了一层又一层,道:“这赏功一事却是因为多有波折,还未进行。眼下,朕就来赏功。”
“陛下万岁!”
封赏有功将士,这是天下人关注的焦点,却是因为杨氏一案而多有波折,拖到今曰方才进行。群臣的耳朵竖起来了,生怕错过一个字。
“哥舒翰是一员良将,精通兵道,统兵有方,成此奇功,赐爵青海郡公,太子少保。”李隆基微一沉吟,封了哥舒翰高官厚爵。
邵公是从二品高爵,再上去就是国公了。唐朝的国公是从一品高爵,一般要立有不世奇功方能被封,象李靖、苏定方、程知节这些著名的功臣,也才封为国公。李隆基封哥舒翰为郡公,是绝对的厚赏了。
哥舒翰本是王忠嗣手下的一良大将,却从未读力领兵,未立有大功。平定吐蕃一战,他是头一遭读力统军,一战而被封郡公,说出来非常惊人了。不过,以他平定吐蕃的大功,被封如此高爵,倒也在情理中。
“陛下英明!”群臣大声赞赏。
“哥舒翰不在朝中,朕会派人前去宣旨。”李隆基挥挥手,示意群臣不要再说话,打量着李昌国,未语先笑,道:“平定吐蕃之谋源于李昌国,李昌国更是亲身历险,打通积石山,兵临逻些,活捉赞普奇功。如此之多的奇功,集于李昌国一身,实是天佑大唐。朕决定,封李昌国正气侯。”
“啊!”李隆基的话还未落音,一片尖叫声响起,群臣个个一脸的惊讶,难以置信。
“陛下,你是不是说错了?”有大臣怀疑李隆基出错,小心提醒。
“没错。李昌国封正气侯。”李隆基脸一肃,脸上的笑容刹那不存,重重点头肯定。
“这个……难道我耳朵出问题,听错了?”
“我的耳朵什么时间有了毛病,出现幻听了?”
群臣依然不信,个个一脸见鬼的表情。
侯,在唐爵中是很低的爵,是从三品爵位。从三品爵位,连正三品都没有跨入。
谁都知道,平定吐蕃一战,李昌国谋划的,他亲身犯险,打通积石山,率军兵临逻些城,活捉了墀德祖赞。这些功劳,任何一件都足以让他进入二品行列。然而,这么多的功劳集于他一身,李昌国却连正三品的行列也没有进入,只是被封了个从三品的爵位。
这让群臣大为惊奇,人人难以置信。
明明李隆基对李昌国很是赏识,在封赏之际还用了一连串的赞美之词把李昌国夸成了一朵花儿,转眼间,就把李昌国的奇功给抹煞了,封为从三品。
这事谁能相信?谁敢相信?
大殿之中,除了李隆基,人人难以置信,就是李昌国本人也是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是真的吗?”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的震惊之色。
“陛下,李昌国为国立下大功,此赏不及功。”陈玄礼白眉一挑,上前一步,为李昌国鸣不平。
“还有谁要为李昌国鸣不平?”李隆基瞄了陈玄礼一眼,打量群臣,大声问道。
“陛下,平定吐蕃是千古奇功,却是谋于李昌国,他更亲身历险,攻打积石山,围困逻些,活捉赞普,任何一件功劳都足以让他封正三品爵位。如此之多的奇功集于李昌国一身,足够他封正二品高爵。”李林甫微一沉吟,上前一步,为李昌国力争。
“陛下,丞相之言极是,儿臣以为赏不及功。”太子李亨当然要为李昌国鸣不平。
“陛下,臣附议。”安禄山也要为李昌国说话。
“臣等附议!”群臣大声附和。
李隆基并没有立时说话,而是扫视群臣,缓缓道:“你们所言极是有理。谁都知道,能够平定吐蕃,李昌国居首功,至少要封他正二品,甚至从一品,然而,朕还是只能封他从三品爵位。你们一定很奇怪,是吧?”
废话,谁不奇怪?除了李隆基自己不奇怪外,这么多人谁个不奇怪?
“因为朕是大唐的皇帝,这事朕说了算。李昌国,你可心服?”李隆基目光灼灼,打量着李昌国问道。
李昌国念头电转,若有所悟,道:“陛下,臣心服。”
“好!这事就这么定了,不再议!”李隆基右手一挥,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