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路东家:“怎么可能,一连三年了麦子价儿都是越来越低。”
三娘:“之所以麦价儿低是产量多,我已经知会了小五定州的地收了这茬儿庄稼之后,辟出一半地来种黍米,青州这边儿也一样,老百姓都喜欢跟着常记,到了明年麦子产量至少会少一半,产量少了,价儿自然看涨。”
路东家:“可是豫州山陕那边儿也产麦子,青州定州的百姓喜欢跟着常记学,豫州山陕那边儿可就不一定了,到时候还不是一样。”
三娘:“这个路伯伯尽管放心,如今锁子去了豫州开分号,我让他今年在豫州高价儿收黍米。”
路东家一拍大腿:“这招儿高啊,常记高价一收,老百姓一见种黍米赚钱,自然就改种黍米了,只不过常记收这么多黍米做什么?”
常三:“三丫头从去年就跟我商量着开酒坊,反正酿酒的方子跟酒曲都是现成的,地方人手也有,谁知御香斋弄了出幺蛾子就耽搁住了,才拖到今年,这不快入冬了吗,正是酿酒的时候,前些日子我就让人把作坊酒窖炉灶都搭好了,这一半天就能开炉酿酒,这酿酒可少不了黍米。”
路东家:“到底是三丫头想的周全,常记这买卖做的样儿多,就算一样儿不好还有别的接着,不像路记,就是卖粮食,麦价儿一低买卖就做不下去了。”
三娘:“咱做买卖自然是什么赚钱做什么。”
路东家:“话是这么说,可真做起来却难,你们常记这几年是运气好,做什么买卖都赚,路记就不成了,路伯伯这两年运气差,我昨儿还跟蕙兰说,回头去开元寺烧烧香拜拜,开元寺的香火灵验,说不准路记的运气就回来了。”
常三微微皱了皱眉,刚要说什么,三娘道:“藕盒子来了,闻着就香。”果然帘子一打,蕙兰手里是新炸出来的耦盒跟一摞新烙的薄饼进来,后头婆子端着熬得糯糯的米粥。
放在桌子上,三娘就捏了一块儿藕盒塞到嘴里,蕙兰忙道:“烫呢,哪至于这么饿了。”
三娘吸着气吃了道:“小舅母可不知道,我在湖州这几个月,就没吃过一顿饱饭。”
蕙兰抿着嘴笑:“让你说的,韩老爷要听见不得冤枉坏了,我可听二丫头说过,韩家的厨子整个大周都是数一数二的,别说湖州的本家儿,就是跟着韩大人那个厨娘的手艺都厉害着呢。”
三娘:“韩家厨子的手艺再好,也不如家里好。”
常三:“三丫头这句话在理儿,再好也不如家好。”
蕙兰笑着摇头:“我可说不过你们舅甥俩。”
路东家趁机道:“三丫头,这甜酱的买卖咱两家怎么做?总的有个章程吧。”
蕙兰:“爹,这有什么好问的,还比着双合盛的样儿就是了。”
路东家迟疑片刻开口道:“三丫头,路伯伯倒是有个主意,常记如今买卖多,事情忙,又要开分号,又要开酒坊,还得顾着南边的杏花楼,你这丫头再能干,一个人也不能劈成几个来,这甜酱的生意,就交给路伯伯吧,咱们还照着双合盛的样儿,两家四六分成,你看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