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七章 新世界的科举之路10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八月中秋,早晚的风里已经很是有了一些凉意。巳时,温暖的阳光洒满了林家的院子。林野正在大书房默背《诗经》的卫风篇。

    “去卖蚕茧了!”林家二房的大伯娘若狮子吼一般的嗓音惊了专注背书的林野一跳。林伯清与林靖和也从书中抬起头,父子二人都皱紧眉头望了一眼外面。

    林家二房的大伯娘在院门外又吼了一嗓子,“姚大嫂,顾二嫂,你们收拾好没,走了,一路去县城卖茧子去。”

    “来啦!”姚氏在蚕房内拉长腔调应和了一声,很快,她与侄媳妇何氏,侄子林元和,一人背一大背篓白花花的蚕茧应声而出,几步走到了门边,吱嘎一声,拉开木制的院门,依序而行。

    林野知道,大伯娘与父母今天是去卖最后的一轮蚕茧,昨晚,他们就已经摘好,也与好几户族人约好一起去县城的。

    林家与其他的人家一样,这次养秋蚕收获的所有蚕茧都卖了的。一斤蚕茧的价格在50文钱_80文钱之间。茧子分了三个等级。

    林野通过父母了解到,一张蚕在养的很好的情况下,可以收获40斤蚕茧,一般情况下是只能得三十斤多点。

    蚕是一种比较娇气的虫子,热不得,冷不得。若是蚕农伺候的不够精心,导致蚕病多,欠收的时候,一张只能得几斤,十几斤,甚至还有白忙活一季的情况。

    运气好,又伺弄的精心的情况下,一季蚕可以收获7两_15两左右的银子。算起来,比种粮食作物划算一些。一年可养四季,春蚕,夏蚕,秋蚕,晚秋蚕。

    夏蚕因为天气热,所用的时间更短,蚕吃桑叶的时间短,蚕丝的质量也就不如其他的三季。

    其中,春蚕的茧子质量最好,价格最贵。秋蚕与晚秋蚕的质量相差不大,价格也就相差不大,都比春蚕茧子次一等,比夏蚕又高一等。

    林野算了一笔账,觉得卖茧子不如搔丝,织布卖划算,可是,看大人们却没有自己搔丝卖的打算,问父母,父母让他小小年纪,好好读书,少操心闲事,可他认为,这不算是闲事,于是,今日,他实在是忍不住地抬头问…

    “大爷爷,咱家为什么不留着茧子搔丝卖,甚至,搔丝出来再织成绢布卖也行呀。况且,不仅仅是蚕丝,绢布更加值钱,蚕蛹与羊肉一个价格,就是卖了蚕蛹也值一笔钱。怎么都比卖茧子的利润高。”

    林伯清惊讶于侄孙问的这个问题,有关于经济民生,不回答不大好,思忖了一会儿,点着正竖着耳朵听侄孙讲话的儿子林靖和吩咐道:“老大,你是大伯,又读了这么多年书,也帮着陶氏养过蚕,卖过茧,且又准备去参加科考,那么,你给柱子仔细讲讲,为什么咱们偏向于卖茧子,而不是搔丝,织绢布去卖。”

    听到“柱子”,总是让林野更愿意想到挺拔青秀的“竹子”,而不圆咕噜粗粗壮壮的柱子。只是想像再与现实一对比,又让人有些无奈。因为林野的年龄小,还不算完全站住了,所以,林家人现在都是喊他的小名,柱子。

    “这怎么又关我的事情?”林靖和听到父亲的点名,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意外地挑眉抬眼看了看自己的爹一眼,见他正盯着自己,便又垂眼看看坐在前方小凳子上,正扭转身子望过来的堂侄子,顿了顿,组织了一会儿语言才娓娓道来…

    “一年四季,江南的一户蚕农至少收获几十斤,上百斤不等的茧子,还得忙碌田地里早晚两季稻谷的播种,管理,收割,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搔丝,而且,搔丝需要几道工序,工具,技术,人工,还得工人有耐性。

    我们家里,你太爷爷和你爷爷巧手,会制做搔丝工具,家里也有那么二套工具,这次逃难迁移也带着的,但是,你大奶奶她们都是在冬天才会有空闲搔丝纺棉,用不好的蚕丝掺合棉花弹打,做一些老人使的被子,冬衣,以及男人们出外探亲访友时的体面衣衫。

    女人们搔丝织布的手,且须得光滑,否则,容易勾丝,断丝,所以,你大奶奶她们四个妇人得有三个人的手得自九月晚秋蚕上山以后,就必须得保养着,到冬日里方可搔丝织绢布,纺棉纱。”

    林野听完讲解,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心里暗道:“哦。原来存在有这么多的现实问题!难怪有宋人张俞作诗曰:‘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自古,农民都苦。

    林家的条件已经是在庶民中算好的那一波,可林野想想爹爹和娘亲的衣箱,里面只各有一套细棉的男女的面子衣服,这就是走人户时的体面衣服了。

    另外,爹的背心,亵裤,娘的内衣,小衣才是粗棉布裁就,平常穿的衣服都是麻布,葛布。一家人的衣物,能够少几个补丁已经是村民眼里的条件好的表象。

    当然,林家的大家长太爷爷和大爷爷能够比其他人多一套半套的体面衣服。也只仅仅如此而已。

    想到这里,林野抛开杂绪,专心背书。更坚定了在古代,他只有科考入仕才是发家致富的捷径。

    背着背着,很快就将整册《诗经》默背完了。背完,又再快速地从头回忆了一篇,没有错漏之处,思想又一分为二地两用了。一边心思慢下来背一些学子做的科举文章题集,一边又情不自禁地跑马。

    想着,不知道爹娘和大奶奶到达了县城没有。林泉村到合浦镇只有十分钟的路程,到长山县是这里的半个时辰,地球现代的一个小时的路程。且,若是舍的花几文钱,可以坐船,半个小时可到。

    通船的江流,这里的人说它是衣带江,不如说是人工渠。江的两岸都是用石头垒过的,还砌了上下漂洗衣服,杂物的台阶。不知道是不是水面不够宽的缘故,衣带江水并不清澈,看着黄绿黄绿的。

    不过,估计爹娘他们都不会坐船的,在他们的眼里,几文钱也是钱,若是能够节约一文钱都要节约的。若是卖蚕茧的人多,他们可能中午赶不回来吃午饭。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