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30.武悼悲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冉闵最为精彩的故事的开始,其实也是他悲惨结局的序幕。在《杀胡令》号召天下汉人杀尽胡夷的同时,也注定了天下胡人对冉闵群起而攻之的必然现实。

    灭亡的钟声是在第一次襄国之战失败时敲响的。

    在反击诸胡联军取得连续胜利之后,冉闵的军队迅速扩充到三十万人,信心也随之膨胀。350年十月,冉闵出师讨伐襄国。

    战争的初始阶段冉魏大军节节胜利,在短时间内就兵临襄国城下并将其包围。然后就是旷日持久的围困作战(一百多天),冉魏军队在攻城和围困中耗尽了最初的锐气,石袛却在抵抗与求和中(曾去帝号向冉闵求和)等来了援军,胜利的天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向后赵倾斜。351年三月,冉闵军在石袛、前燕、姚弋仲三方围攻以及投降的胡人士兵趁机作乱的多重作用下(冉闵此次作战中重用胡人降兵),冉魏军队惨败。跟随冉闵出征的大军有十万多人,最终跟着冉闵逃回邺城的,只有十余骑!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惨败,损失之惨重不言而喻,用片甲无存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影响也是格外巨大的,据说,当时冉闵已经回到邺城皇宫好多天,而邺城的百姓还是以为他们的皇帝陛下已经战死而惶惶不可终日,搞得冉闵只好亲自出宫安抚百姓——证明自己还活着,才算是安定了民心、军心。

    这些只是此次失败的直接影响,随后的副作用更为严重深远。直接断送了冉魏帝国的前途命运。

    此战之后,冉闵赖以立国的基础消耗一空,根本开始动摇。虽然在随后的反击作战中取得胜利(351年四月,冉闵击败追击而来的刘显),但因失败而形成的颓势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冉魏陷入亡国的危机当中,并疲于应付。

    国力的增加是日积月累的,尤其是在盖一所房子(皇帝家的宫殿)就足以拖垮一个国家的年代,脆弱的国民经济使得国家行动必须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马虎。比如曹操,周瑜一把火烧光了他八十三万大军的时候,同时也烧光了他全部的一统天下的梦想,后期的权谋计算,只是为子孙后代篡夺汉室江山铺平道路罢了。不信?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得陇望蜀”的典故?即得陇不复望蜀之人,怎么会是一统天下的雄主?还有刘备,戎马一生攒下来的积蓄因夷陵一败而荡然无存,哪里还有什么兴复汉室的信心!身心俱碎,万念俱灰!在电视剧《新三国》中,临死前的刘备对这两个成语有着堪称完美的表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悲催起来,竟也是一样的。

    至于冉闵,固然表现得更加坚强,毕竟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然而也依然如同秋后的蚂蚱,无论怎么蹦跶,都改变不了必将灭亡的结局。在此感叹一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脆弱的国民经济遭到破坏后恢复起来是格外缓慢的,实力的损耗让冉闵不可能重塑辉煌,不可逆转的从巅峰跌下,走向末路。

    不止于此,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精神,东晋帝国趁火打劫,在冉魏军队和诸胡联军血战之际,拼命地挖起了冉魏的墙角。351年八月,东晋以皇朝正统之名义,大肆“接收”冉魏州郡。冉闵的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都携城堡归顺东晋。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拘捕洛州刺史郑系,携三河归顺东晋。这些,更是让冉魏政权雪上加霜!

    应该算是消息不畅惹的祸。襄国之战失败后,连邺城百姓都认为冉闵已经战死,更不要说邺城之外的州郡了。通讯工具的局限(当时,流言的传播主要靠街头巷议)给了东晋足够的可乘之机:冉闵已死,你们还不投靠我,等着效忠于谁呢?

    若是放在现在,一个电话打过去,或许,冉闵随后的处境会好许多。

    我们来看看作为战胜方的后赵随后的诸多变故吧!

    襄国之战获胜后,石袛乘胜进军(那是必须的),派大将刘显率军十万追击冉闵,直至邺城城下。不过战败了,那一战,冉闵倾城而出,用上了他仅存的全部的力量,首战即斩杀刘显一万多人,解邺城之围。再战追击刘显消灭其三万多,刘显狼狈逃回。

    生死线上的反击,冉闵和他的军队用实力再次证明了汉军的威武和强悍。

    一个民族一旦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便无论如何再不舍得放弃,为了这种自尊,他们可以抛却生命,这就叫民族凝聚力。我想,冉闵和他麾下的将士们之所以如此勇猛,原因就在于此吧!

    战后,狼狈逃回的刘显杀了石袛并向冉闵投降。

    您没看错,是杀石袛向冉闵投降。当时,冉闵得知消息后很高兴,封了刘显一大堆的官职,然后就率兵回家了。刚刚损失十万大军的冉魏,需要时间疗伤。从后来刘显的反复无常来看,冉闵着实应该乘胜追击的。一个杀害自己的君主并向敌国投降之人,有什么值得冉闵去信任?除非,实力不允许他再攻打一次襄国,那这样也就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需要对后赵石氏做一个最后的交代了,在刘显杀死石袛向冉闵投降的时候,同时被刘显杀死的有乐安王石炳(石虎庶子)、太保张举、太宰赵鹿等,后赵石氏从此彻底族灭。

    石虎的十四个儿子全部死于非命。其中,两个被石虎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石琨)被斩于街市(石琨投靠东晋的时候,直接被东晋政权请去了菜市口,斩首示众,没有审问,更没有礼遇)。一生造孽无数的石虎,终于在儿孙的身上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

    石氏完了,历史的表演还在继续,以后的故事属于羯族人的戏份少之又少,他们退到舞台的角落,等待最后一次客串机会的来临。

    关于刘显,后来是当了皇帝的,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对他了解很多,生平简介全略。只需要知道他是石袛手下一员大将即可,很受宠信,但终究反了石袛。

    时间并没有过多久,刘显又反了冉闵。在再一次攻打冉闵失败狼狈逃回襄国后,刘显自己当起了皇帝。

    不用奇怪刘显的作为,弑君篡位、复降复叛之人,我们还期望他讲究什么忠孝节义之类的东西吗?简直可笑了我们自己!

    在封建时代,尤其是群雄并起之时,最高领导往往凭借“称帝”来重塑自己因战争失败而丧失了的个人威信、地位,提升士兵因战败而萎靡不振的精神士气。对于弑君篡位的刘显,更是如此。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再没个响亮的名头(比如皇帝)镇住场子、降住小弟,那么大哥的日子也就算是混到头了!当然,最重要的是,临死了也要过一把当皇帝的瘾!灭亡在即,哪怕明知道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今天也要龙袍加身爽一爽。比如吴三桂,比如李自成,都是如此。至于刘显,连名字都叫个“显”字,有了机会又怎能不好好显一显?

    当了皇帝的刘显继续着后赵之前对冉魏的政策:进攻!用不上“持续”这两个字了,冉闵受够了他,没有给刘显更多的机会。

    352年二月,刘显进攻冉魏常山郡。冉闵以八千士兵救援,击败刘显后追至襄国,刘显部将曹伏驹打开城门接应冉闵,冉闵攻克后赵国都襄国。在中原大地作恶数十年的后赵终于尘埃落定、彻底灭亡。

    长于背叛者终于死于背叛。关于刘显,到此截止。

    消灭后赵以后,至少,在理论上我们应该认为冉闵肃清了中原,随后的故事也应该步入正轨:休养生息,富国强兵,北伐,南征,一统天下。然而历史真的就像一场舞台剧,压轴的总是在最后出场!在冉闵竭尽全力和后赵残余生死相搏之际,曾经的宿敌——前燕趁机南下,随之而来的是滚滚烟尘和漫天血雨。

    在石虎去世之前,冉闵是被作为一个将军来培养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后赵北部边境防御前燕,没办法,谁让石虎老是打不过人家!应该说,冉闵的工作能力是不容置疑的,虽然前燕一直虎视眈眈,但是始终没有得到什么机会。后来,冉闵忙着在后赵皇族的内讧中争权夺利,也就顾不上前燕了。一不小心,前燕的大军就杀将了进来,势不可挡!

    廉台在河北,在灭亡后赵之后,属于冉魏的势力范围,前燕在辽东,在河北之北。这不是前燕第一次入侵中原(之前和冉闵交过手),然而这一次,来了,他们不想再走。

    双方的遭遇是早有预谋的,在冉魏和后赵之间你死我活的战争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时候,前燕趁机南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很明显,前燕就是那个想要得利的渔翁。就后来的发展来看,前燕这个渔民做的可真是优秀得很。

    对于前燕的南下,冉闵是不知情的,平定后赵之后,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等着冉闵去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让邺城的百姓们吃上一口饱饭!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