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24.桓温的后北伐时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终究还是放不下他,虽然在正史当中多有贬抑,但是我认他是民族的英雄。坐而“拉呱”者,不能让北方铁骑望而却步!

    随着桓温枋头兵败、威望受损,且又年事已高,而长期分裂的北方已经成为一个政令统一、国富兵强的大国——在桓温多年前错过的那个不世奇才王猛的努力下。桓温再也没有可能恢复中原。

    北伐之后的桓温其实就做了一件事:废立立威。

    为了挽回失去的名声,为了威震朝堂,权倾东晋。北伐失败后,这是桓温保持权力的唯一选择。

    其实桓温还是做过努力的,平灭袁真叛乱。不过他的第一谋士郗超告诉他,平灭袁真(是时袁真已死,子袁瑾立)的功勋,不足以弥补北伐失败对桓温威望所造成的损伤。唯有行“废立之事,为伊、霍之举”,否则不足以威压四海,震服宇内。

    371年十一月,桓温以“阳 痿之疾”废黜皇帝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年号咸安,是为晋简文帝。

    天下事皆可说,唯裤裆里的物件不足为外人道。司马奕无论如何也无法向他的大臣们展示证据。

    其实,即使证据十足又能如何?

    桓温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个人的意志不会因借口的有无而有所改变。

    据《晋书》所载,废立之议虽倡之郗超,但桓温却是谋划已久!他曾卧对亲信言道:“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接着抚枕而起:“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其部下见桓温口出不臣之言,莫敢答对。又,桓温过王敦墓,连声赞叹:“可人,可人”。

    此即为“宿有此计”。

    那时桓温:入为相,权倾朝野;出为将,死士万千。如此身份下,我们不可否认其日益滋长的不臣之心,但仅凭桓温终其一生未曾反叛,“宿有此计”即为污蔑之言。当时权柄天下无二,口出狂言亦举世无双。实未曾做,有何患哉?倘使小心翼翼行于朝堂,战战兢兢柄国执政,那么,这样的人还是那个敢于亲冒矢石、披坚执锐的桓温吗?

    形势使然,如此而已。

    司马昱登基后,诏桓温依汉丞相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诸葛武侯还是很威风的)。赐钱五千万,绢二万匹,布十万匹。

    这算是答谢,傀儡皇帝也是皇帝;也算是安抚,从此,司马昱生活在战战兢兢中。

    前秦苻坚听闻桓温废立之事,很不以为然,“温前败灞上,后败枋头,十五年间,再倾国师。六十岁公举动如此,不能思愆免退,以谢百姓,方废君以自悦,将如四海何!”

    柄国日久者,没有人愿意急流勇退。“如四海何”我不得知。但是,如果桓温拱手让出权柄,东晋朝廷的上上下下,一定要他好看。

    四海依旧!

    相比于文景和司马炎,桓温所做的,温婉也可人!

    之后的事情就很老套了,为排除异己,桓温以谋反之罪诛庾、殷之族,“威势翕赫,侍中谢安见而遥拜。”

    当然,简文帝司马昱

    也在桓温掌握之中,虽身为帝王,常惧被废,曾对郗超咏庾阐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虽然郗超以全家百口性命担保桓温不会再发生类似事变,但司马昱在位期间,唯拱默守道而已,不到两年即忧愤而死。

    其实,桓温是想向司马昱阐明自己废立的本意的,并为之写过一篇讲辞,但是每一次的君臣相见,司马昱总是哭哭啼啼,泪流不止,桓温为之战战兢兢,一言不敢发。

    一个真正想要篡权夺位的权臣,见到皇帝的时候,何必如此呢?且看司马昭。

    至于司马昱临死前在诏书中写明的话语:“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居然有评论说,这是想要让位的打算。我不这样认为,且看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慕容俊托孤于慕容恪,不也是一样的吗?如此话语,反倒应该认为是对桓温作为忠臣的认同与勉励之语了。

    简文帝死后,桓温拜谒司马昱陵墓,被新任皇帝特许无需跪拜,但桓温却一直神情恍惚,自言见到司马昱鬼魂,连连拱手施礼,喃喃自语“臣不敢、臣不敢”。

    若非桓温,想必司马昱不会如此早逝。从“从公于迈”到“君君臣臣”,彼此纠缠近三十年,如此一幕,多少有些是对司马昱的愧疚,憾恨自己终究迫死了这个品性高洁之人,更玷辱了他一生自持的清华与高洁,使之如白雪堕入污泥,如花掉进妓院……。

    明末史评大家船山先生王夫之干脆就怒喷司马昱是和桓温狼狈为奸的国贼:“温,贼也;简文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