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3. 抵定关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苻健,字建业,略阳临渭人,苻洪第三子。其母梦大熊而孕之。

    可能是遗传的原因,长大以后,苻健果然健壮如熊,而且勇猛果敢,善骑射,好施舍,此外,还善于侍奉人。在需要依靠来投降保命的岁月里,个人认为,“善于侍奉人”是苻健最为出众的优点。也正因为此,石虎父子尤亲近喜爱之。在石虎出于忌惮而秘密杀掉了苻健两个兄长的情况下,始终留他一命。

    苻洪死后,苻健不仅坚定执行进军关中的战略,而且继续秉承乃父投降政策,先是取消秦王称号,称东晋所封官职,并派人到东晋报丧,表示臣服,用以减轻东晋对他的敌对态度;随后,为防止进军关中意图泄露,苻健更是再次向后赵投降,接受后赵皇帝石祗所任官职,并在驻地修宫室、种麦屯田,以示无西进之意。对于知道内情而不愿耕地种麦者,苻健杀之以示众。

    从后期进军关中的军事行动进展顺利可以看出,苻健的保密工作做得很成功,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至于那些不愿种地而被杀掉的人们,哪里是死在不愿种地上了,其作为完全是在向敌人昭示苻健心中的军国机密,况且还有违抗军令的罪过,两罪并罚,……仁慈啊,全家老少很多口,只砍了他一颗脑袋。

    不听命令又喜欢耍小聪明的人,不仅不足以托大事,而且还容易坏事,更容易掉脑袋。

    不久之后,苻健自称晋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于盟津搭浮桥渡黄河,全军西进。

    那时,苻健修建的宫殿刚刚打好地基,播下的小麦还没有发芽,东晋、后赵册封其官职的诏书也还在路上。

    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苻健并没有退路,一旦失败,就意味着苻健需要退回中原,带着残兵败将和冉闵一争天下,还要和慕容恪逐鹿中原。当然,他还可以继续选择屈膝投降。但是,称过王的人,但凡有点骨气,宁愿去死也绝不真的臣服,而且时过境迁,称过王的人,即使再次选择投降,也多半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苻健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苻雄(其弟)率步骑五千入潼关,一路由苻菁(其侄)从轵关(今河南济源东北)入河东。临行之前,苻健握着苻菁的手勉励道:“事若不捷,汝死河北,我死河南,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晋书·载记第十二》),此战若是不胜,我们就只能死后再相见了!苻健亲率主力随苻雄之后,大军渡过黄河,随即烧毁浮桥,断绝后路,以示必死之心。

    进军过程不再详述,断绝了退路的秦军将士格外英勇,两路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投降,三辅之地尽皆平定,苻健顺利进据长安,并定都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军途中,虽然所战皆克,苻健还是给当时占据长安的杜洪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是为拥立杜洪为帝而来,并献上珍宝、名马。初阅此处时,颇有些不理解苻健的作为,以为是在长他人志气,后来渐渐懂了他当时心态,在并不能确信自己必胜的前提下,卑辞重礼以骄之,减轻对方敌对心态,更何况骄兵必败。即使杜洪真的头脑发热称了帝,那时苻健更可以高举正统与大义的旗帜,灭之!

    占据长安后,苻健遣使献捷东晋,并修好桓温。

    至于后来和桓温的战争,完全是政治上的需要,自立就意味着必须要再次反晋,本来就是出于政治考量的假投降,苻健表示反晋毫无压力!而桓温却是要捍卫王朝正统,对于叛变者不加以讨伐,何以申威仪于天下?于是就有了桓温第一次的北伐。

    其实,东晋朝廷接受苻健投降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明白苻健终会自立的结局。对于一个乱世枭雄,所谓忠孝节义,是工具而不是累赘。

    终于占据关中了,再也不用向他人低头,包括东晋也已经成为苻健用过了的洗脚水,该泼掉了!不过,在他的朝堂上却出现了颇为搞笑的一幕,军师将军贾玄硕等没能体察出苻健心意,也可能是故意为之:表苻健为侍中、大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单于、秦王。苻健当廷大怒:“我官位轻重,非若等所知。”

    已经占据关中形胜之地,不自立待何?居然还让我做别人的臣子,难道我的反叛之心还不够昭然若揭吗?苻健表示很无奈,随即暗示贾玄硕等欲自立称帝之意。

    351年,苻健称天王、大单于,年号皇始,国号大秦,史称前秦,都长安,建宗庙社稷。

    352年,苻健即皇帝位,诸公进位为王,授子苻苌为大单于。

    在先后击败晋司马勋、谢尚、前凉王擢等人之后,苻健逐步消灭关中反对势力,在关陇地区站稳脚跟,实现了“占领关中稳固根基,进而东进争夺天下”战略构想的前半段。在击败桓温北伐军之后,前秦更是拥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和桓温的对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