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4.所谓议会不当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若是说要召集地方宗老、名儒宦士、学派高能等社会贤达前来汉阳,做洪景来的应声筒,仅仅是说把人叫来的话,这难度到是不算太大。

    因为恰好正在举行黄柑试嘛,天下八道的儒生士人起码有数千人汇聚在汉阳。虽然说是不问出身,唯才是举,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前来应考的士人还是两班士族。只有小部分是在城镇经营手工业和商业致富的中人,以及经营土地田产,获得利润的富农小地主良民,不属于两班阶层而已。

    而所谓的社会精英,实际上主要指的就是前来参加科举的这一批人,或者更直白地说是这其中的两班读书人。

    当然啦,在这个有明朝鲜国,想要获取一个两班的身份并没有那么难。只要你不是贱民出身,完全可以通过买官的方式成为两班,只不过娶不到两班女,生下来的还是屁民而已。

    所以洪景来要是想开一场广泛的听取群众意见的,团结的,胜利的大会,实际上除了部分在乡间养望的大儒之外,绝大多数符合条件的“老爷”们,已经在汉阳随时做准备了。

    况且开这样的大会也不是没有先例的事情,像是汉昭帝始元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士,问以民所疾苦,于是盐铁之议起焉,就是一例。

    朝廷官府征求社会贤达的各种意见,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虽然该做的决议早就已经做了,所谓的举贤良、议国事不过是一层可笑的遮羞布罢了。但是历来的封建统治者连这样一张遮羞布都懒的去搞,早把这习俗给一脚踹远了。

    到是隔壁大萌在朱元璋朱棣时期,有过类似这样的大会的恢复。朱元璋本人农民出身,很是担心文人士大夫欺上瞒下,所以每年国家征收秋粮的时候,他就会召见天下各地解运秋粮来京的粮长,当面问答,了解地方的实际情况。

    当时的粮长可不是明朝后期拿来毁灭富农自耕农阶层的恶政,往往都是地方上的大乡绅、大富户,有学识有威望的“地头”担任。有人在与朱元璋的对答中十分得意,一夕之间被简拔为官,直至一部尚书的也是有的。

    到了朱棣时期,这位皇帝也是个勤于戎马政务的人,所以同样会大规模的召见天下各地的粮长,详细询问各地的实际情况。上下之情,一概通达,因为粮长能亲眼见到皇帝,且皇帝一定会垂询地方事务,当时的粮长甚至有人抢着做。

    可是后来嘛,老朱家的子孙那是黄鼠狼生老鼠,一窝不如一窝,根本就没有人会再去大规模的接见粮长。这样一个直接的耳目就被老朱家自己给放弃了,也失却了对地方实际情况最直观最清晰的了解。

    洪景来虽说是因为揭帖一事,一拍脑门想到的这玩意儿,但是现在想想,除了和这些人联络感情,施以恩惠,扩张名声之外。是不是还有上情下达,避开中间贪官污吏的好处,是不是还能实际了解基层乡村田野的现状。

    一念至此,洪景来就把自己小团伙的人一概召集起来,对此事详加讨论。具体怎么一个章程,怎么样才能把这事情给办好。

    毕竟这些人都是从地方来的,他们往往对于汉阳朝廷不断扩张的中央权势,以及无穷无尽的财赋索求而不满。他们代表了地方的势力,对于执掌朝鲜国政的洪景来,天然的不会带有足够的好感,甚至可能会有敌视。

    肯定会有人说,不就是一帮乡下不开眼的土包子嘛,随便抛两根骨头,有的是人争着抢着要来做这个“贤达”,前来参会。

    弄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将来网络上的键盘们,要是朝廷说一句诏安了,一百个里有九十九个立马就去欢快的做了狗。剩下那一个不是不想做狗,而是入局太深,做狗而不得,上面牵着美爹蛙爹一帮爹呢。

    别到时候这个大会开起来,反倒和之前写揭帖的那帮狂徒一样,以为是一个顶顶好的博出名的机会。上来就对着洪景来一顿比比,把洪景来喷一个体无完肤。不仅能够得到在野士人的钦佩和赞誉,甚至还能因此得到部分朝中保守派保王党大佬的青睐呢。

    凡是总归都有两面性的嘛,想要利用他们来上情下达,宣扬洪景来的恩惠,那么洪景来就一定要有足够的利益拿出来给这一批掌握乡村和广大在野士人舆论的贤达分享,或是官爵名衔,或是金银财富。

    一毛不拔办不成大事!

    但赵万永对这事似乎带着相当的不赞同,他知道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朝鲜这样的封建王国进行变法,绝对不能把变法的整个路线付诸公众的讨论。只需要洪景来这位执政,坚定不移的一步一步走下去即可。

    下面的人只需要照章办理,办不好就撤职,办坏了就一刀砍了以儆效尤。寄希望于这些绝大多数都是封建保守派的士人贤达,能倾尽全力支持洪景来,为洪景来摇旗呐喊,是绝对不现实的想法。

    这一点上,小赵对于洪景来的异想天开,很是不支持,也相应的表示了不满!

    听了小赵的话,洪景来也是感觉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朝廷召集地方士绅上京,实际上就将部分的话语权和决定权给送了出去,原本他们虽然掌握了在野的舆论,却根本无法影响朝廷的决策。

    只要朝廷颁发政令,他们不同意的话顶多就是阳奉阴违,拖延不办。可他们不办,小赵说的很对,洪景来手里那是有刀的。总有愿意合作,帮着办的。

    但是一旦把他们传进京来,这闹得满城风雨,一帮人全部反对,朝廷还怎么下达政令。改革变法必然是有部分人要受伤的,指不定变法的大刀就要砍在他们身上,他们能支持洪景来就有鬼了。

    “决不能召开议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