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穷书生的前半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几十年前,有一个穷书生,家徒四壁,唯一一本书籍就是少年时不懂事偷了家里的钱财买的《论语》,该来是造化弄人,这书生还真就靠着这本《论语》,开蒙识字,成为了一名读书人。

    想起来,当年的顽童偷钱在集市上买了这本书,老子和娘心疼这个独儿,没有怪罪,只不过是买药的钱买了书而已,但是娘的咳嗽就一直没有好,这或许就是祸根。

    儒家天下的百姓还算是幸福,不管是什么年景,总有一口饱饭吃,大汉国还算是安稳,和平时期比什么都好。

    文家小门小户,家族早就七零八落,轮到文青山这一辈,就只剩下一家三口,守着薄田度日,远离人群独居,文家小子体弱,娘老子都是中年得子,难免要纵容一些。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农耕时代,靠着二老的身体,靠天吃饭,山卡卡头,清闲是清闲,出了问题是无人得知。

    老娘抢收割,最终还是被大雨淋湿,一直以来的隐疾爆发出来,挨着一夜不好,第二日就咳血了。

    爹爹是当家人,大清早就去请先生,或许是该有此一劫,雨天路滑,深一脚浅一脚一个不注意,就滚下山去了。

    苦等不至的文家娘俩,等来的是噩耗,本就是风吹灯一般的景象,娘亲也撒手人寰了,文家一下子只剩下一根独苗。

    “唉!好好的一个男娃,怎么就不肯跟我们过呢”?!旁边的猎户家早就知道这小子,聪慧得早,是个肯吃苦的孩子。

    懵懵懂懂年纪的文青山,一下子孤苦无依,在周围猎户的帮助下,埋葬了二老,揣着一本《论语》被送去了慈幼局。

    在离去的前一天,文青山就睡在坟头上,流干了泪,执拗的他在梦中还在跟爹妈说,要读书啊!

    性情大变的文青山,一直不服管教,性格执拗不说,常常偷跑出去,很是难以管教。

    教习们为了他,也是愁眉不展,看着比实际年龄还是矮小一些身体的文青山,是个可怜人,唯独一点让人欣慰,此子不习偷盗,不爱说谎,做事勤勤恳恳,就是不服管教。

    有管教苦口婆心的劝说,却换来文青山的质问,“你们何以教我,是诗词歌赋还是治国治民”?!

    何其怪哉?!一个孤儿,妄想破字障,登天梯?!

    文青山常去的地方,大家都心知肚明,离着不远的地方,有一处私塾,是镇里面乡绅们筹资合办的教书地,凡是自家适龄的孩童,都能入学,不要拜师礼,但是每年的心意要尽到。

    文青山这孩子,长相就不讨喜,脸黑黑的看着就固执,没人管教,自然与读书无缘了。

    教书先生一直认为,读书乃千古事,乃人生大事,必须是清白人家的孩子才行,女子都不能进私塾,何况无根之人,况且此子窃书比偷盗更让人可耻,因此老古板的他最不喜欢文青山偷偷摸摸的不告而取。

    秉承读书人不屑与之作贱自己身份的原则,教书先生冷眼无视。

    文青山就像一只苍蝇一样,好不容易偷摸过来,一旦被人发觉,总是被火辣辣的教训。也是怪事,爱玩的年纪,那个屁股下面都有团火,谁会耐得住寂寞去学习枯燥的之乎者也。

    文青山就是个怪人,任你打骂,就是不走,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寒冬腊月,这个倔强的孩子,还真是在课堂之外,屹立不倒。

    时间长了,人们也懒得管了,这么个犟种,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由他去了,以后年纪大了就放出去自生自灭好了。

    事情的转机还是在一次考察上,教书先生的好友来访,顺便看看有无可造之材,私塾里大大小小三十几个孩子,从最基本的识字到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只能说良才难得。

    好友离席,就看到如人肉柱子一般的文青山,好奇,“此子何故如此”。

    教书先生只是摇头。

    恰巧有人路过,顺嘴说了一句,“此子是个苦命人,偏偏不学一技傍身,就喜欢在此作木偶人,徒之奈何”。

    好友也是个性情中人,详细问之,才知道是个孤儿,心里怜悯,想起自己正好缺个书童,就起来心思。

    这事好办,跟着秀才老爷,也算是对得起他死去的爹妈了。

    “何其幸也,那呆子还真顺了心意,吃上了一碗不费苦力的饭食,真让人想不通”!

    不管外人怎么想,文青山从此就成为了一个书童,从此他能经手的书就多了。

    秀才老爷本是救人一命,中途才发现,这孩子还有些读书人的脑筋。与堂堂正正坐在私塾的那些小子相比,旁听的文青山记忆力超群,所有的篇章都能一一背诵,教书先生的讲解也能囫囵吞枣,一手树枝写就的文字,起码有劲。

    秀才老爷点点头,还好,这个书童不算个文盲,做书童也算是顺理成章。

    秀才老爷尚未成家,立志不高中绝不还家,因此日子其实也清贫,好多时候都要靠君子之间的通财和秀才老爷的微薄收入,这才勉强度日。

    秀才老爷年过四十,除了读书,对于吃穿用度,能简就简,文青山的事情,其实也不多。

    秀才老爷别的不多,抄写的书籍不少,等他苦读的时候,文青山就能在一旁伺候着,除了添水,往往都无事,他离书本却更近一步了。

    秀才老爷是个肯下功夫的,背诵经典如痴如醉,常常最喜欢提笔抄写,练就了一手好小楷,背得不少的好华章。

    也许是近墨者黑的缘故,文青山文采没有什么显现,这吃墨水的功夫,倒是先培养了。

    秀才老爷这么多年一次次的踌躇满志,一次次的铩羽而归,不是心灰意冷,而是不解其意。

    浩然儒家,不得浩然正气者,不管你是否有文位,还是要被人低看两眼的,不巧的是,他就是学习功底扎实,才气却不显的那个人。

    秀才老爷偶尔空闲下来,也会教教文青山,可能是同病相怜,青山的记忆力超群,学东西很快,就是离开所学所知的,竟是不能言语,看来也是一个死读书的,秀才老爷也就断了心思。

    相依为命了三年,秀才老爷继续不中,夜雨天爬上树梢酒醉问天,被雷劈中,已到少年的文青山再一次没有了靠山。

    秀才老爷的尸骨被送去了故乡,文青山背着一筐书离开了县城。

    他清楚地记得,老爷临死前还在告诫他,“要多读书,老爷就是读书不精,这才惨淡收场,我家中藏书,你都可以留下,今日我与你解除关系,以后天大地大,浩然依旧,你且去吧”。

    十四岁的年纪,要么务农,要么务工,读书?太选人了!

    文青山在一个不像乡村的乡村,还真就当了一回识字人。

    这里是一处“悲田院”,专门收纳没有后人照顾的鳏寡孤独,是一处敬老院,也是一处慈幼局。

    文青山年纪不大,却是凭着能读书写字,曾经当过秀才老爷的书童,竟然就真的挤掉好几个关系户,在这里住了下来,平时间就管管那些手脚不灵活的衣食,得空就教教孤儿们认字,日子清苦也悠闲。

    文青山就这样谋得一件吃饭的差事,虽然谈不上好,但起码安稳下来了,再有钱有势的人,不也一日三餐,一席之地嘛。

    这里是繁华大城市的边缘地带,走不多远,就是烟花逍遥地,男男女女寻欢作乐,今宵一刻才是正经。

    文青山一个少年郎,经常要路过这里,去一趟书局,那里是唯一不驱赶他的好去处,他记性很好,背下好文章,就匆匆离开,回去用小刀刻在自制的竹片上。

    来来回回的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习惯这个闷葫芦了。

    那年,文青山开始四处投递拜帖,要取得白名,他志向远大,他踌躇满志,他要踏出最开始的一步。

    “你身家不清白,又无人引荐,况且你现在身处贱业,我家老爷如何能帮你,你且速速离开”。

    “荒谬,黄口小儿妄想染指读书,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