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城洞中的袁绍军士兵,一个个的脸上,皆露出恐惧的表情。
“他么的,怎么会是这群家伙呢?”
他们好像瞬间知道了他们自己的下场。
随着玄武军多次参战,他的弱点,自然而然的也被众多敌对的势力研究了出来。
对待玄武军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派数量多于他的士兵围着他,但不和玄武军接触。玄武军出击,这群士兵就跑,玄武军停下,这群士兵就骚扰。
这种战术,可以总结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第二种方法,就是派遣刀盾兵拦住他。你攻,我守;你守,我还守,你出击,我还是防守!反正就是无论你玄武军如何动作,我就是用盾守着。
耗你体力,让你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来。
但现在,可不是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
反而却是最不利的那种。
身前,是稳如泰山的玄武军;身后,有自己方的士兵不断的推着自己向前进攻。
这群士兵就像是‘肉夹馍’里的肉一样,被两个饼一夹,除了被吃掉,别无它法。
明知是死,还不得不去死。
这考验的就不是勇气了,而是另一种东西。
这种东西,在平时,用俗语讲,叫作‘命硬’。
唯一可惜的是,决定他们的命硬不硬的人,是玄武军。
玄武军的士兵毫不犹豫地杀入了城洞之内,虽然袁绍军‘后继有人’,但仍然是节节败退的下场。
这就是玄武军的强悍。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黄县城外的大阵中,一名书生模样的青年对着袁谭提醒道:“大公子,再过一个时辰,就要天黑了啊。”
袁谭看了看天色,说道:“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我若今天不趁势拿下黄县,明天,将又是一番苦战。
好不容易破开的城门,明天可就不一定会有这样的好机会了。”
书生听了袁谭的话后,默不作声。
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随军从事,有些事情,即使自己感觉不妥,也不能说的太多,尤其是在这两军交战的时候。
城墙之上,赵云率领奋武军的众士兵,再一次打退了袁绍军的进攻。
赵云看着身边这一个个疲惫的身影,心中有点不忍:“要不要让不远处的韩浩率领骑兵冲杀一阵?缓解一下压力?”
这时,张辽的话不自觉的出现在赵云的脑海之中。
“身为一名主帅,绝对不能意气用事。
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的冷静。
将自己最大的优势,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此时,就不是最适合的出击的时候。
于是乎,赵云只能安慰自己道:“再等等吧,我们还能坚持一会。”
“呜~”袁绍军进攻的号角再次吹起。
袁绍军的士兵再次杀了上来。
赵云以及身边的士兵,拖着疲惫的身体,拿起锋利的武器,再次抵挡,杀敌,防御,守城!
不知不觉中,城上城下,早已经是血流成河,横尸遍野了。
天开始黑了。
袁谭依然不松口,让大军继续进攻。
为了鼓舞士气,袁谭手下的大将彭安,亲自率领一队袁绍军,杀上了城东处的一面城墙。
彭安跟随袁谭作战多年,不仅作战经验极其丰富,而且在战争中,极擅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他上了城墙之后,一改士兵的做法,不立即扩大自己的战果,反而带着几十名强悍的士兵,牢牢的守住身边的几架云梯,让袁绍军可以源源不断地涌了来。
随着时间的加长,城东处的奋武军压力大增。
这就是天黑和彭安的‘聪明才智’给袁绍军提供的便利。
当赵云收到东城失守的消息时,大约已经有三百多名袁绍军攻上了城墙。
赵云知道:“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了。对着身边的传令兵说道,放信号,让韩浩率领骑兵出击。”
然后又对着身边的亲兵们说道:“随我去东城墙。将袁绍军赶下去。”
而就在这时,在西城门处大展神威的玄武军的士兵的体力,也因为作战时间过长,逐渐的消耗殆尽了。
这是玄武军无法克服的弊端,不够持久!
胜利的天平,向着人马众多的袁谭方倾斜了。
袁谭再次对着身边的‘书生’说道:“严敬,你看到了吗?我今日刚到黄县,就直接发动了最猛烈的进攻,确实打了奋武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招就叫做‘出其不意’,奋武军以为我刚到,士兵疲惫,不敢猛战,我就让他涨涨经验!”
严敬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听了袁谭的话,只能在心中默默地说道:“你是主帅,你说的对!”
嘴上却只保留了后半句,“大公子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