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
在口径、倍径相同或相近的同种穿甲弹的威力上,中国由于在冶金技术和相关技术上的优势,中国产的穿甲弹要比其他国家穿甲弹的威力强很多。其他国家想要达到相近的程度,就必须增大口径,或者采用长倍径身管,甚至是更换弹种。
比如说,面对德国的虎式坦克,苏联就将t-34(三四)坦克原先的七十六点二毫米主炮更换为八十五毫米。
德国羡慕中国三二式坦克的火力,就为虎式坦克的主炮配备了八十八毫米钨芯穿甲弹。
这样一增强,苏德双方在坦克上的差距还是老样子,直到is-2(二)的出现,苏联才获得了能与德国虎式坦克正面抗衡的坦克。
可即使这样,苏德两国现在的最新式坦克(包括在研型)还是比不上中国最新式的坦克,这款坦克被李斌恶趣味地命名为zzt-54(五四)/55(五五)。目前这款坦克已经大规模量产了,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大量装备甲乙种部队。
对东南亚战区的中国/军队来说,什么时候拿下新加坡,什么时候就得到这款坦克。
为了这坦克——拼了。
于是乎,被二式高炮狠狠扫了面子的中国/军队发狠了,对暴露位置的二式高炮进行了猛烈打击。不管能否将其完全摧毁,至少也要让其无法发射哪怕一发炮弹。
而那辆被二式高炮伏击的四一式步兵战车及其乘员则比较幸运了。因为那枚穿甲弹只是让发动机有了些小损伤了,对乘员只是轻微伤害。
事后的调查显示,这枚穿甲弹首先引爆了外面挂装的反应装甲,然后击穿了坦克正面的部分装甲,紧接着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震动使发动机部分零部件发生位移,这才让发动机受损,乘员只是轻微的撞伤兼耳鸣。
事后,参与进攻的中国/军队都很庆幸——幸好走在最前面的是以防护力著称且加挂了反应装甲的四一式步兵战车,要是其他装甲车辆,没准儿就被二式高炮一发秒了。
日军二式高炮的操作员也很吃惊,在国内测试的时候,二式高炮可是创下了一千米外击穿两百毫米厚均质钢甲的记录(注一),那时候日本的该炮科研人员可谓是信心满满,认为世界上任何坦克(包括在研型)在其面前都不堪一击。
可现在居然连支那人的战车都没击毁,反而因暴露目标被摧毁了。看来支那人战车的防护力要比帝国想象的高得多。
伴随着二式高炮的覆灭,中国/军队的进攻强度更大了,直接用成吨的弹药淹没目标地,然后才是步兵清扫战场。
河边正三所在的指挥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弹药淹没的。估计河边正三死的时候只有意外,没有痛苦。
因为事后的调查显示,河边正三尽管全身是伤,但使其丧命的伤害是大脑被一根钢筋凿穿,也就是说河边正三的死亡是很迅速的,快到河边正三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河边正三连同其指挥部的很多人一起去见天照大婶了,新加坡的日军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中国/军队抓住了这个机会,一顿猛攻,终于拿下了新加坡。
新加坡丢了,日本南方军原有的反击计划也因为载有澳洲军援军的商船全军覆没而破产了,可以说现在的南方军完全没有了之前死守新加坡的底气;不但如此,还惶惶不可终日,连带着澳洲军也跟着担忧起来。
要是南方军玩完了,澳洲军也跟着玩完了。这由不得澳洲军不担心。
面对危局,日本本土也在考虑到底该怎样做。
考虑来考虑去,商量来商量去,日本最终还是决定转进,也就是撤退。
领来守的想法被上报到了日本大本营,顿时牵起了一场/波/澜。
反对的一方认为,绫濑守的想法是极其危险的,是属于背叛行为,应该禁止,并将绫濑守送上军事法庭审判。
支持的一方认为,绫濑守的想法是极其正确的,目前的日本实在没有能力和支那、美国在太平洋上全面开展,而且如果南方军和澳洲军全军覆没,那不但意味着日本是失去了上百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更失去了最大也最重要的资源来源地。日本战败的速度会更快。到那时,日本能不能存在都还是未知数。
正反双方就这样相互辩论,弄得日本的裕仁天皇头都大了。这时候裕仁想听听石原莞尔的想法,石原莞尔并没有明确支持哪一方,而是将目前日本的优势与劣势全都摆在明面告诉了裕仁。
裕仁也是一个聪明人,他选择了支持绫濑守的那一方。
于是日本最终决定让澳洲军、南方军全军逐步撤退,直到最终撤退到菲律宾,然后乘船。
日本直到新加坡一丢,荷属东印度也在支那的兵锋之下;要是荷属东印度也丢了,那么澳洲军的后勤补给也会跟着受到很大限制,最终澳洲军也会跟着全军覆没。与其如此,倒不如趁着南方军、澳洲军主力至少还保持完整的时候,将部队撤出。
按照石原莞尔的想法,最好是将这些人全都撤退回日本本土和本土外围的岛屿上构筑工事,保卫本土。可日本高层的有些人实在是放不下富裕的东南亚,偏偏他们的势力还比较大。
于是双发相互妥协,南方军、澳洲军都可以撤退,但必须留下部分人坚守菲律宾,做好随时反攻东南亚的准备。剩下的才可以撤回本土或者诸如夏威夷群岛、威克岛、关岛这样的重要岛屿或岛屿群。
注一:在本时空,日本的实力较后世有了许多增强,其在冶金上的实力也比后世强,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和法国、意大利一样的第三梯队,第一梯队是中德、第二梯队是英美苏三国。第一二梯队的差距并不是太大,但第三梯队与第一二梯队的差距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