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动脉瘤破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导管室观察间。

    林小北坐在办公桌前聚精会神地盯着监护仪显示屏,他是一名麻醉医生。

    隔着铅化玻璃防护墙的手术室里,正在进行着一台看似平常实则风险极高的手术---动脉瘤栓塞术。

    手术在如期顺利地进行中,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平稳。

    突然监护仪发出了“嘀嘀”的警报!

    林小北赶紧查看:HR45(心率45次/分钟),BP65/36(血压65/36mmHg)。

    他重新测量,HR42,BP61/35!

    “姜主任,请停一停!”林小北隔着玻璃墙用对讲机对着手术台上的姜仁泽主任喊道。他刚刚升入主治医生资格,就获得了科室林朝兵主任的信任,首次单独负责如此重要的手术麻醉。

    绝对不能出什么问题!

    “什么事?我们马上要放弹簧圈了。”关键时刻被喊停,操刀的主任医师姜仁泽非常不耐烦。

    “病人现在心率很低,42次/分钟,血压几乎测不到。”林小北汇报说。

    “什么?”姜主任手下一顿,似乎没听清楚。

    “病人现在心率42次/分钟,血压61/35mmHg。”林小北只得重复一遍。

    姜主任站在台上不动,导丝在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时会引起病人的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然而他为什么此时才说?

    “你这个麻醉医生是怎么搞的?”他抱怨道。

    林小北不卑不亢地说:“姜主任,我一直在认真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是突然发生变化的!”

    “行了行了,赶快处理。”

    林小北得到导管室造影师允许后进入手术室,立刻赶到病人身边。

    他仔细检查,麻醉机工作正常;各项监护仪器的连接线都没问题。

    维持的麻醉药物是根据计算设定的最小有效剂量,而且BIS(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的数据在55---60(清醒状态下100)之间波动,这说明此时的麻醉深度适中,病人处于非常理想的麻醉状态。

    仪器设备没出什么问题,那么,病人突然出现的生命体征异常,很可能与台上姜仁泽主任的操作有关。

    林小北头皮一麻,他不会质问。姜仁泽主任是医院乃至全市最有名最权威的神经外科专家,谁敢对他的手术操作质疑?

    他要做的,就是是及时处理,采取相应的拯救措施。

    立刻升压,MHJ(麻醉药品多为精神药品,为防被和谐,皆以字母替代)5mg。

    扩容,加快输液速度。

    再密切观察,测量。

    一分钟后,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HR58次/分,BP95/61mmHg,SPO299%。

    ---已经达到可以接受的接近正常的标准。

    “可以了。”林小北呼了一口气,刚才确实吓了一跳。

    姜仁泽主任看病人没事,也消了气。

    “继续认真观察,小林同志。”

    “嗯,知道了,姜主任。”

    动脉瘤栓塞术,是最近刚刚兴起的一种治疗人体内动脉血管瘤的微创手术。简单来说就是用导丝将填充物质(弹簧圈)送到动脉瘤腔,使其失去血液供应而自动萎缩消失,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看似简单,实则如大海行舟,凶险无比。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瘤体破裂,短时间内颅内大出血而迅速死亡。

    主刀医生的经验极其重要。

    而此次手术的主要负责人,附院著名的神经外科姜仁泽主任,已经做过100例以上的此类手术,权威性毋庸置疑。

    从病历获悉的信息看,李长庚处长今年46岁,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其他各系统性疾病,身体非常健康。

    病人的基本状况也很好。

    医生,病人的条件似乎都无可挑剔。

    可是林小北的预感却不好。

    因为不知不觉的又过了两小时。

    自手术的第一个环节,引导管从李处长右侧股动脉处刺入,然后将微导管慢慢引向动脉瘤所处的位置,整个过程林小北都看得清清楚楚,非常顺利。

    按理说这台手术应该很快就能结束,可是到现在姜仁泽主任还在手术台上紧张地忙碌着。

    那个该死的偏导器像是故意和他作对,一直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