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二章 建安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建安城!

    这里是天汉南边关。

    再往南就是南蛮诸多部落的领地。

    自从玉门关被楼兰攻破,负责镇守天汉南域的镇南大将军,或者说镇南王何屠带着南峪所有兵力,30万大军入住洛阳之后,南蛮诸国趁机对建安城发动了攻击。

    好在一直镇守建安城的李家,本身也兵强马壮,丝毫不畏惧南蛮诸国,不但不死守坚城,更是直接出城迎击,将南蛮诸国数次进攻击退。

    虽然目前战事尚未稳定,南蛮诸国也没有褪去,但是有着李家守护,建安城热闹依旧,丝毫不担心被攻破。

    要说这李家入主建安城,其实也并没有多少年头,满打满算也就20年左右。

    当初虽然也有建安城,但是却并不大,再加上紧邻南蛮诸国。

    不像玉门关那边,穿过大漠可以到达西域诸国,虽然并不富饶,但是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产,所以总有来往的行商经过玉门关,玉门关也因此而繁华。

    然而建安城却不一样,南蛮的诸多国家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特产,甚至连民智都不是十分开化。

    整日里与野兽打交道,甚至都从不自己次昂畜牧,波种庄稼,平日里全靠打猎为生。

    而且南蛮人十分野蛮,曾有天汉的商人,想与其做交易,结果却被其抢掉商品银钱,小面刚是丢在了那片蛮荒的土地上,自此以后天汉再未有商人前去南蛮做交易。

    李家就是曾经建安城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世家,虽然也有些本事,但远远达不到现在这种地步。

    但是在李家当代家主本事了得,先是搭上了朝廷的线,让昭帝将这满朝文武没有一人看得上眼的建安城赐予了李家。

    天汉当然没有封地,全天下的地盘都是刘家的,所以说虽说是赐予,实际上就是封了一个建安成总兵。

    当时还闹出了好多笑话,虽说玉门关也有总兵,但是玉门关是多大的城?玉门关总兵有多少兵?建安城怎么能和玉门关比?

    建安城连民兵都算上满打满算都不足五千。

    所以在天下人看来着,建安城总兵不过是一个笑话。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笑话最终却让天下所有人都笑不出来。

    当时建安城颇为混乱,李家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整个西安城掌控在自己手中,而后开始出兵扫荡四周的山匪。

    由于紧邻南蛮,南蛮忌吃不忌打,虽然天汉打了无数次,但是还是偶尔来袭击一下建安城,因此建安城一代并不太平,所以有很多山匪。

    几百年前朝廷也派人扫荡过几次,可是这地方乱套自然就有人落草为寇,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山肥就如同那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长一茬。

    再加上天汉日渐强大,南蛮也顶多偶尔来骚扰一番,病不敢做出什么太过的举动,久而久之朝廷也就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此几十年前的建安城一代十分混乱。

    在李家派兵扫荡山匪的时候,就连建安城的百姓都认为李家是好大喜功。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李家还真就清剿了所有山匪,只不过这个方式和众人想的有些出入,在朝中文武百官眼里,这山匪除了杀了没有什么作用。

    能落草为寇,沦落到成为山匪这个地步的人,大多数都是没什么学问,说白了就是顽固不化。

    你跟他讲道理,他根本就不听,你跟他讲纪律,他也改不过来,用来做劳动力,这群人好武勇斗狠也不好管教,因此在众人看来留起来就是浪费粮食。

    可是李家就偏偏把所有的山匪都留了下来,更是让其组成了一只军队。

    这件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无论是满朝文武还是昭帝,都觉得痒,这5000人是浪费粮食。

    但是李家家族以南蛮时常骚扰建安城,需要兵力为理由,最终昭帝还是同意了。

    毕竟在当时满朝文武看来,这南蛮就属于那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处理起来虽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是恶心人。

    要是派精兵去助手建安城,他们自然不乐意。所以就由着李家组建了这支军队。

    之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家并没有按照军队的制度去训练这群山匪,而是好吃好喝的供着,依旧让其在山匪时期的训练方式训练。

    之后过了一年,南蛮来袭,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这只在众人看来就是炮灰和乌合之众的军队,竟然将南蛮前来打秋风的军队重新驱逐进入南蛮境内。

    当时朝中得知这件事情后,昭帝还十分高兴的命人下发赏赐,在他看来,不用提供精兵,甚至不用提供粮食,几乎所有开销都是李佳自己独立承担的,就能得到一只能够解决南蛮骚乱的军队是十分划算的。

    之后几年,李家这只军队一改先前天汉的风格,每到了南蛮快要缺粮食的季节。不等对方来建安城打秋风,先组织军队去南蛮打秋风。

    这波操作着实是秀到了当时整个天汉。

    但是效果却出奇的明显,随着这支军队动不动就骚扰一次南蛮,南蛮再也没有来骚扰过建安城。

    困扰了天汉近1000年的南蛮问题虽然没有从根源上得到解决,但是却也得到了抑制。

    建安常恢复了平静,而后就是蓬勃发展,李家成了天汉南域的英雄。

    只不过由于这支军队大部分都是由曾经落草为寇的山匪组成,再加上李家没有与正规军的训练方式训练他们,因此这群人的素质之高,也是快追上了他们实力。

    所以天下的人都笑称其为李家草莽。

    说书茶馆!

    这名是最近才改的,至于为什么要改,还不是因为扬州出了一个有名的说书馆,虽说原名叫故事馆,但是大多数人都只知道说书馆。

    这说书茶馆的掌柜的是个妙人,当初开茶馆的时候,不知道起什么名字好,于是大笔一挥就叫一间茶馆。

    刚开张的时候这奇怪的名字吸引了众多客人,这名字乍一看不咋地,但是仔细一品,他就是不咋地。

    于是这一间茶馆热闹了,没两天就开始变得冷清了。

    老板有些身家,于是大笔一挥一间茶馆开始改革,先是找了一个会说书的先生,虽说说的就和名字一样不咋地,但是好歹有一个濠头,再加上整个建安城,也就他这一份有说书先生,因此这一间茶馆又热闹起来了。

    还是热闹两天就又没人了,因为这说书先生实在是说的不咋地,再加上翻来覆去,一共就一个故事,成天说这一个故事,连掌柜的养的那条狗在说书先生说书的时候都跑到隔壁去群消停了,哪还有人来?

    掌柜的一寻思(想),这个说书先生也有了,长款名字也够档次,怎么会没人呢?

    喝了一口伙计新泡的茶,明白过味儿来了,这茶太破,不好喝。

    于是大笔一挥,又拿来好多银子,让伙计重新进了一批茶,可是这好茶价钱自然就提高了,这一提高本来还剩下几个人,现在一个人都没了。

    为此掌柜的愁眉苦脸。

    一天李家草莽之一的程将军一天偶尔来次茶馆喝了一杯茶,觉得还不错,就随口夸了两句。

    (实际上这姓程的草莽根本不懂品茶,但是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不懂,于是故意装懂夸了几句。)

    伙计觉得这事有趣就跟外人说了,很快众人就知道了,这李佳草莽曾经跨过这一间茶馆里面的茶,人就又多了起来。

    掌柜的大喜。

    可是没喜几天,就又有传闻说,老程家的茶馆得了李家公子的夸赞,于是客人们就跑到老程家茶馆去了。

    之后又没几天,又传出了李家家主夸赞老王家茶馆的消息,这群茶客们就又跑到了老王家茶馆。

    望着四处奔波的常客,一间茶馆的掌柜的悟了,是人都是从众的,与其费尽心力把自己茶馆变得更好,不如营造一种自己茶馆很好的假象。

    于是他换掉了好茶,将茶馆茶水的订价变低。

    之后斥巨资买来二两好茶叶,而后拖进关系,送给了李家老爷。

    这个消息不经意间透露给了建安城的百姓们。

    于是建安城百姓们就得知了一个消息:连李老爷都托人管一间茶馆要沏茶用的茶叶。

    于是一间茶馆又火了。

    看着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