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龙虾以及其他佐餐的菜肴,这些翰林吃的十分享受。
“这个小龙虾确实是配酒最好的食物,为何之前都没有吃到过?”
“此时我才了解,什么叫做美味佳肴。”
无声无息间,这些翰林仿佛沉浸在面前的美食中,彻底地不记得自己刚才对朱波的气恼。
方孝孺听见大家的议论今后,越发感到心烦。
他只好自顾自的自己喝酒。
此时,有些翰林看到方孝孺的情绪不佳,因此,好心说道:“我们光是喝酒很没意思,干脆来作诗吧?希直兄的诗词一直都是最佳的,干脆先作一首吧?”
此时,别的翰林都看到,方孝孺作为大家的代表输给了朱波,现在正忧愁着。
他们却在此胡吃海喝,的确不像话。
若是方孝孺此时作出诗,给皇上展现自己的才能,也许皇上一开心,不会继续挑方孝孺的毛病,于是,大家都赶紧说道:“没错,望希直兄做个表率,作诗一首,给咱们欣赏欣赏!“
朱元璋听到他们的话,不由得感到厌烦。
这些人的想法,他如何会不清楚。
一些酸文人,就只会吟诗,难道可以拿来吃吗?
朱元璋在心里很鄙视。
朱标继续把剥好的虾肉放到朱元璋的面前,同时看着这些人,不禁摆摆头。
这群人确实是想错了……
他很了解他的父皇是如何看待诗词的。
说是鄙视有些过,可肯定没有多重视。
更是会感到有些厌恶。
他觉得,诗词不过小道而已,不能帮助治国安邦,完全没一点好处,其实,朱元璋的这种念头,延续到清朝。
由于朱元璋这样的想法,造成官员设立科举的试题时也不重视诗词,只是重视八股文。
清朝延续明代的科举制度,完全只重视八股文,没有重视诗词。
这造成了在明清两代,诗词方面尽管也出现了佳作,可是绝对不可以与唐宋相比。
文人用尽全部心力深耕八股文,许多文人完全是只研究科举规定的那些教材。
不过这全是后话。
至少此时,朱标看到这群翰林感到有些无语,想来,朱波把这些翰林给辩赢以后,他们依然没长进。
聪明些的人,此时必须要提出些实际的治国方针。
即使有不对的地方,朱元璋都不会太过介意,只会为大家的改变感到欣慰。
可他们还想着继续作诗。
真是脑子有问题?
这时,方孝孺缄默一会后,面对眼前的状况,似乎是内心激荡着文人墨客的豪情,猛的灌下一杯酒,赋诗一首。
完成以后,继续自讽着笑了笑,边坐下边喝了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