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学堂每个月二两银子的束脩,永福村只需要五百文。”谢小宁算过了,这正好是学子们一日三餐加请夫子的费用。
“五百文?”族长不敢置信,“你莫要骗我老头子,每个月五百文,哪个夫子愿意来教?”
“骗老人家要遭天打雷劈的,我还年轻呢!”谢小宁轻笑。
新桥村这边的村民心动了,他们送不起孩子念书不就是因为那每个月二两银子的束脩吗?
除此之外笔墨纸砚都得花钱,土里刨食的哪供得起?
“夫子的问题你们不用担心,既然是办学堂,那就没有糊弄大伙的道理。当然,要是孩子们三顿都在家里吃,只需要交一百文。”
新桥村的村民坐不住了。
“小姑娘,你可说的是真的?一个月一百文?”
“无论年纪大小都能入学堂?”
“那交五百文是包娃们三顿饭咯?”
……
谢小宁一一回答他们问题:“对,五百文是一日三顿,吃的是米饭和白面馒头,午饭会有一个荤菜,米饭和馒头管饱。”
一听管饱,家里有几个娃的,都恨不得学堂立刻开了,把娃都送进去,还能让娃悄悄藏一两个馒头带回家。
谢小宁一眼就看出他们那些小算计,接着道:“当然,米饭和馒头是不允许学子外带回去,办学堂不是无私行善,不可能连你们一家几口都养活。”
“姑娘,你若说的是真话,咱们可以立刻去县衙那办过户,我们新桥村把地给你们!”族长正色道,“学堂办起来,以前的事就一笔勾销。”
里正以为还要让些好处,没想到他们竟然这么痛快就答应了。
“唔,其实关于两村田水的事,我还有个想法,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听一下?”谢小宁看着族长。
“姑娘你说。”
两村的田水之争其实很简单,就是有部分田分到一起,偏偏浇灌这些田的又是一条小溪。
这块田一拦,那块田就干旱了。
谢小宁将她的解决之道说了出去:“争田水主要是因为水不够用,我们可以从河里引水过去。”
“说起来轻巧,那修一条水渠,还得占不少田,要是愿意让那么一点田出来,就没什么好争的了。”
“为什么要占田呢?我们可以用管子,根本就不会占用你们一点田地。”
谢小宁这话一出,两村的人都安静下来。
谢小宁将她想到的法子认真解释了一遍。
众人听明白之后,立刻赞同这个法子。
“以前就想着修水渠,可只要在那头没田的不愿意让,这水渠就修不起来!还是年轻人有办法啊,虽说麻烦了些,但总归是能解决田水的问题。”
“可不是,这田水够用了,那还能吵啥呢?”
“永福村的,我们新桥村是赞同这姑娘的办法,不知道你们怎么想?”
“害,我们都听小宁的!”
……
让两村反目成仇的事,转眼就被谢小宁解决了。
气氛顿时融洽起来,大家开始讨论这管道要怎么走的问题。
里正也和族长握手言和,不再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