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门拜访。”
“那敢情儿好。”
这些“京圈”里的大师和教授们,大多都是认识的,有田大师带头,很快也和林易熟络了起来。
王校长笑着,“林教授,那咱们……”
“您就别叫我林教授了,叫我小林就行。”
王校长想了想,“那也行,我叫你一声小林,你就叫我老王,好吧?”
“我还是叫您王叔儿吧,您和我的老师是朋友,叫您一声叔儿也是应该的。”
田大师好奇道:“小林,还没请教呢,你的老师是……”
“范伟。”
田老师听后,有些懊恼。
“这个老范,运气真是太好了,竟然能收了这么优秀的学生,再想想我教出的那些歪瓜裂枣,唉……”
感叹了几句。
王校长道:“小林呐,关于复原《清明上河图》的事儿,有信心没有?”
林易苦笑,“那可是国宝级的传世作品,我一个晚辈,能有什么信心?先看看再说吧。”
“小林,话可不能这么说。”田大师道:“你临摹的那幅《清明上河图》,我看过,绝对是不可多得的杰作!只要你能拿出那个水准出来,复原《清明上河图》真迹,便不是什么问题。”
话说着,王校长已经和博物馆那儿沟通,领着几人来到了一处房间,取出了一幅巨大的绢纸画,平铺在一处早就准备好的台子上,足有五米多长!
这便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存世名作,国宝级作品,《清明上河图》真迹。
林易在珐国菲尔丁奖上画的那一幅,只能算是《清明上河图》的缩放版,和这一幅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国宝,根本没有办法相比。
眼前的《清明上河图》,和记忆之中完整的那一幅已经截然不同,因为保管不善等等历史原因,磨损严重,后来又经历过几次复原,已经变得有些“面目全非”了。
大约看了十几二十分钟。
王校长道:“小林,怎么样?有没有复原的把握?”
林易这才收回目光,看了看目光殷切的王校长,还有几分博物馆的文学前辈们,无奈摇了摇头:“已经复原过太多次了,其中很多地方都被修改过,很抱歉,我实在无能为力……”
这就好比是给你一张白纸,可以在上边任意涂鸦,当然简单。
但要是给你一张满是墨迹的纸张,哪怕它是传世名作,但由于动过太多次笔,也已经很难再往上加东西了。
“这样啊……”
“确实,真迹已经修改过很多次了,内容已经损毁的太过严重……”
“这可是国宝啊,太可惜了。”
包括王校长在内的诸多前辈大师们,都异常的遗憾。
林易看着《清明上河图》真迹,“复原的话基本上是不大可能了,但我可以照着真迹,试着重新临摹一幅同样大小的作品……”
“对啊!”
诸多教授大师都是眼前一亮,这才想起来,眼前这位年轻人,可是获得过代表了名画复原领域最为杰出的菲尔丁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