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实现军备自生产,完成第一次军事革新
六、在各省设立师范大学培养初、中级师资力量
七、选派优秀学生出国完成高等教育
八、在五个经济内各筹建一所综合性大学(华北大学、东南大学、华中大学、华南大学、西北大学)
一五计划之中都是已经在进行中,只是这一次借着建国将其整理归纳。
五所综合性大学除了在前十年作为华夏顶尖的学府要培养人才之外,二五计划结束的时候将会进行拆分,将师资力量拆分到各省,均衡教育。
目前华夏除了复兴(政法)大学、华夏海军大学两所大学称得上合格,华夏陆军大学算得上世界一流(韦珣自己认为是),其他基本没有一所正规的大学。
像船舶工程大学,基本上就是一个空壳子,想要其具备自行培养师资力量成为一流学校,最少需要十年时间。目前船舶工业大学招收到合格的生源之后,都是官费留学德国。
而华夏目前最缺少的就是理工、化工、电气、机械、动力五个工业类的教育实力。
现在韦珣的想法就是趁着一战没有爆发,尽可能的往德国这跟粗大腿那里送留学生,借助德国来培育底蕴。
不是他对德国有多少好感,而是现在列强基本上也就同盟国因为世界态势对华夏友善一些,将优秀学生送到协约国,能不能回来、愿不愿意回来还是一回事呢。
在韦珣看来,德国最少会因为利益而真心实意的帮华夏培养学生,多少会教授真本事。
不仅这几年要选派,韦珣还计划在建国之后加大留学生的规模。不仅是德国,奥匈帝国也要选派学术留学。
虽然奥匈帝国在战场上因为种种问题表现不佳,但是他们的军工水平和科研其实并不差的,捷克地区的军工,奥地利的科研,韦珣可是眼馋不已。至于意呆利,韦珣对这个二五仔敬谢不敏。
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都是积累,夯实国家的基础。不论是硬实力的工业和军事,还是软实力的教育和科研,都是必须且全面的。
否则一旦列强在一战之后开始团结起来对华夏进行技术封锁,那时候想要像现在一样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到简直是做梦。
一个国家具备完整的工业有多么重要他可是深有体会,另一个时空的华夏就是因为有了完善的轻重工业基础,才有了崛起的根基。
现在还只是第一次工业**,技术难度并不大,趁着这个时间加紧追赶,哪怕是在在部分领域达到一流的水平也是极好的。
真正拉开差距的,还是第二次工业**中的前置科技实力。像是电子、动力、机械这些韦珣都已经做准备工作。
在一战结束前完成完整的第一次工业**可能有点难度,在二战之前完成并且利用先知先觉的优势进行赶超他还是极有把握的。
等二战的时候,利用坦克、飞机、航母建立前期的优势,等双方处于对峙阶段再利用“蘑菇弹”这样的大杀器决定真正的胜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