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惊讶,三位先生应该知道我国和沙俄以及日本在东北进行的战斗。其中沙俄投入兵力五十万,日本投入兵力二十万,华夏投入兵力四十万。”
“仅仅我们三个工业不发达的国家都动员了那么多的军队,以英国和法国的强大工业实力,他们必定可以组织更多的军队。而以我军在瀚海以及辽东战场使用的堑壕战,双方很容易形成大规模兵力对峙状态。”
“作为德国柏林军事学院的学生,我很了解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作战风格。因为没有制海权和殖民地提供原料,德奥意即便工业强大也很容易陷入原材料短缺无法继续生产武器弹药的困境。”
“因为这个先决条件,你们会寻求尽快击破敌人的办法。”
“可是先生们,面对堑壕战,你们有多少人力来填补呢?”
“这······”三人虽然只是外交人员,但是这方面还是有一些基础素养的,尤其是他们对于去年长达一年半的战争十分的了解。
韦珣见他们被说动了,于是说道:“其实我更推荐在战争开始之后,我们采取守势。依托堑壕进行防御,这样敌人向我们发起进攻的伤亡会十分巨大。尤其是在重机枪、铁丝网等大规模装备在前线,我们在瀚海甚至打出了一比三十的伤亡。”
“比起占领敌人的几个城市之后面对不知敌友的民众,我们依靠嵌壕战杀伤大量敌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乃是我国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孙武的思想,只有先将自己利于不败之地,才能更稳妥的谋求战争的胜利。”
“想想吧三位,如果我们大量装备机枪,在战争开始的前几个月进行防御,等他们打得精疲力竭再一举反击。以英国和法国的人口,他们面对巨大的伤亡必定会厌战高涨的。”
克林德此时问道:“那我们如何保证后续的资源获取呢?”
韦珣神秘的笑了笑:“我们不是还没有参战吗?要知道我们是以密约的形式加入的。而我们华夏可以利用没有加入战争的原因向你们提供补给。”
“如果英法敢阻拦,那么华夏就会以阻挠华夏的正常贸易为借口加入战争来威胁他们,到时候他们除非被逼无奈,否则不会轻易得罪华夏的。”
“等到时机成熟,我们华夏突然进攻印度殖民地和澳洲,以此逼迫英国退出战争,然后夹击沙俄,在沙俄被击败之后,只有法国和日本,我们几乎已经胜利了。”
“我们华夏有一句话,叫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韦珣走到墙壁上特意准备的欧亚地图说道:“而我们华夏,就是那支暗箭,在开始的时候不出手,但是只要我们华夏出手,只要半年就可以逼迫英国和沙俄退出战争。”
“如果三位能说服国内,从现在开始囤积物资,按照我的作战计划来执行,我有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把握获得这次战争的胜利。”
石瑛和李燮等人都惊呆了,校长不会是校长,一场谈判硬生生被他弄成了总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