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随着华夏执政党的统治越来越稳固,虽然数量庞大却如一盘散沙的宗族势力已经没有太多的自治权,比如宗族的私刑就已在八年前被复兴党全部取消。
宗族制度优点和弊端都十分明显,数十口上百都要听从家长的安排,家长又要听族中长辈的安排。
从整个华夏宗族的构成来看,先是某个姓氏,之后是某个堂号或者堂号都没有,迁徙定居在某个地方之后繁衍会分多个房,这些所谓的长房次房某祖房在之后又会分房,分房之后的家庭才是宗族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一般这样的家庭都有一个或者老爷子、老太太,一堂儿孙重孙都是其子嗣后裔。
就如韦珣所在的韦氏在内,他家说话作得数的是他爷爷和大爷爷,他们合并起来是一房,分开之后又各是一房。
往上追溯就是老寨中的另外一支,理论上和韦珣所在的是一房,实际上却早已分房各自生活却又因为祖先的原因互相帮衬;再往上那就是兴龙府的顶效也就是韦珣起家的时候支援人手的另外一支。
按照传承来算,祖先先是迁徙定居在韦珣所在的小山沟,然后赚了钱财置办了产业之后子嗣分家产,顶效的是老寨那边分出去的旁支。
若是再往上追溯,那就要到昔日韦珣希望获得帮助的正安元村了,不过那到不是真正的祖地,祖地在南川,昔日始祖的食邑和镇守的地方。
而追及堂号,韦珣所在的韦氏堂号排除异族改姓形成的堂号,共有一经堂、京兆堂、扶阳堂、九公房,
一经堂乃是宗族发展初始的堂号,京兆堂、扶阳堂更是唐代宗族身居朝廷高位走向名门望族的开端,之后的九公房乃是宗族鼎盛时期分散之后的分支。
如九公房,得名于唐朝,因出了皇后丞相等显贵权要的关系,一度左右政局的发展,公分西眷公房、东眷公房、逍遥公房、小逍遥公房、勋公房、龙门公房、驸马公房、南皮公房、京兆公房,皆是因始祖被唐代皇帝封为某某公而得名。
如果正儿八经理一下韦珣的身份,那就是韦氏一经堂东眷公房南川旁支,在细分下去则是南川韦氏二十一世孙韦文珣,属如颜祖房。
仅从这一系列的划分就可以知道华夏宗族宗法制度的紧密联系,宛如参天大树的支干般。
华夏文化的传承就是靠着一层层的宗法宗族制度,子嗣逐渐繁衍之后传承的知识和财富。
这也是韦珣所在的地方虽然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地主家庭,却也能耕种诗书传家,在家族内兴建小私塾的原因。
那些不知晓自己姓氏所出是何堂号、不知始祖先祖是谁的家庭,大都因为天灾人祸或者政局动荡战争频发而失去了传承。
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不知祖先何名祖籍何处,不知宗族迁徙过程和重新繁衍的艰难历程,还有宗族最为重要的财富——经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