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之时,崇祯忽然淡淡一笑,噎得周道登说不出话来,不等他做出进一步地回应,却见崇祯朗声继续说道:“朕觉得,这已经不少了,八股文就占了总分值的一半,可是明法和明算的总和。”
“就算是在朝廷之中,七部有吏、户、礼、兵、刑、工、商,和儒家有关的也就是礼部,也就占七分之一,相比于而言,这都占了一半,难道还少吗?”
“何况,朕还未将其他衙门计算在内,否则的话,儒家所占的比例将会更低,天下的读书人还有什么好埋怨的?有什么好不满的?”
语速越来越快,气势越来强,使得周道登根本就没有开口的机会。
虽是歪道理,虽是在强词夺理,虽是在偷换概念,却也说得周道登哑口无言,更加不知道如何反驳了,最终只能心里长叹一声,也就闭口不言了。
就在这个时候,崇祯就像是川剧中的变脸一般,脸上的那股淡淡的笑意变得是那么的神秘,充满意味深长的味道,看到周道登不接话,话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对了,周阁老,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读书人要想获得生员这个称谓,就先必须进入各省的郡学,也称之为儒学,而要想获得生员的这个资格,就必须先参加一个入学考试,也就是童试。”
周道登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虽只是寥寥几句话,却已经明白了崇祯的意思,无非是含沙射影,一种暗示,要想获得生员的资格,要想参加科举,就必须先通过儒学的这一关。
也就是说,不管科举的内容如何调整,有着怎样的改变,都有着儒学在最前方把关,把守着进入科举的通行证,没有儒学的这块敲门砖,根本就无法进入科举。
毕竟,虽然是叫作“童试”,有一个“童”字,却并不代表参加考试者都是稚子或十几岁的少年,其中并不乏斑斑白发的老翁。
因此,崇祯的意思也就很明显了,这是想将郡学的门槛降低,使得儒学失去这一敲门砖的作用。
尽管猜到了对方的心思,习惯使然,亦或是为臣者的一种觉悟,周道登还是佯装不知的问道:“皇上,那您的意思是....?”
“意思很简单,从明年开始,童试也纳入科举微调的范围之内,并也采取分数制,但明算和明法的考题,要更加的浅显易懂,更加的基础,不仅如此,还要由原来的三年两次童试,改为一年一次童试......”
这一刻,周道登早就惊讶地嘴巴张的大大的,一副难以置信之色,震惊的不只是崇祯将科举微调和分数制推广到童试,还有着将明算与明法的考题难度降低,只要总分达到三百六十分,就获得了生员资格,可以进入相应省份儿的府学、州学和县学。
因此,这也就意味着,最多三年,大明的生员将会泛滥成灾,俗称的秀才,将会变得一文不值,成为大街货。
毕竟,总分有六百分,明法和明算就占了一半,皇上又是这样的命令要求,虽不是送分题,但也相差不多,考个二百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