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又算是有点人走茶凉意味的故事。
这个故事追根溯源,那还要回到张士诚起家的时代。
传说中张士诚是贫苦人家出身不假,但实际上在他聚众起事之前,其就已经成长为苏北一带最大的私盐团伙头目了。否则他又没有猪脚光环,如何能够一呼百应?若是没有班底,怕是在跳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被本地的衙役捕快给灭了。
而所谓崛起,从来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竞争和对手,除开大元朝廷之外,即使是苏北地区的私盐贩子,也并非是只有他张士诚一家。
当时在苏北一带,本就有一樊氏家族,早在张士诚崛起之前就是本地的大盐商。只不过立身甚早的樊家,早就过了疯狂扩张的进取阶段,而且主张大家共荣共存,这才给了张士诚崛起的机会。然而世事如戏,张士诚在成功凭借盐商资本和势力起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以元廷走狗、欺压乡邻等罪状,将此前在贩私盐事业上最大的竞争对手樊家满门屠尽,顺带狠捞了一笔。
不过有时候天意这种东西,就是以调戏人为乐。张士诚哪里知道,樊家竟然有一个年轻的小公子正在外求学。后来这位樊家小公子,练得一身好功夫艺成归来,得知自己一家被张士诚无端屠杀殆尽之后,当然不肯善罢甘休。
可此时张士诚已经拥兵数十万,成割据一方的大枭雄,哪怕这当中大多是乌合之众,也绝非一个人之力可以撼动。在一次草草的冲动行刺之后,樊家公子仓皇败退。可无端灭族之仇岂能不报?于是他一边纠结联络家中故旧,一边以个人勇武和智谋招揽江湖好汉,再暗中伺机而动。
可随着张士诚的势力也越来越大,樊公子很快意识到,以自己这种组织江湖草莽的方式,可能永远也对付不了他了。
于是他转头思变,干脆一股脑投靠了当时张士诚最大的竞争对手朱元璋,凭借他在江湖中辛苦建立起来的声望和关系,以及对张士诚基本盘的了解,在朱元璋先陈后张的两线作战中起到了不小作用。同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组织民夫、招兵买马、后勤供给、安抚地方等诸多事务,也都有这位樊公子的影子。算是当年敌后战场和民团、统一战线方面的大佬,若是真论功行赏,大明立朝之后,不说侯爵,捞个伯还是可以的。
谁知这位樊公子,也不知是真的淡泊名利还是看穿了朱大老板的本性,坚决不入朝做官,更不要什么爵位。在亲手勒死张士诚报仇雪恨之后,很快就进入半隐退状态,几乎不再参与政事,只是后来慢慢组织了一个帮派,从事一些水陆运输的行当,算是从朝堂上彻底退隐了。
不过他在朝堂上虽然消失了,可在江湖上名气却是愈发响亮,再加上朱元璋鉴于往日情面的有意无意扶持和帮衬,现今这巨蛟帮乃是江湖上当之无愧的江淮巨臂。
而且在他的约束下,巨蛟帮一向还算遵纪守法,甚至一直还帮着朝廷组织粮饷税收的运输等事务,因此官府也不愿过多去管束他们,甚至他们总部所在的镇江府知府,也几乎是将其像供大爷一样供起来的。毕竟人家曾是天子直属近臣,若是真有个扯皮,一顿御状告下来,不死也要脱层皮。
了解了此事的背景,徐钦虽然觉得有些惊讶,可也还不至于对此束手无策。且不说自己乃是徐达孙子的这层身份,就算是对上正统的公侯也绝对不怵,再就是此案性质确实严重,巨蛟帮想来也是受害者,让他们来配合调查本就是天经地义,就算是闹到朱元璋那里,自己也站住了一个理字,自是不用太过瞻前顾后。
不多时,魏捕头和被徐钦派去协助的锦衣卫就带着巨蛟帮在京师的话事人来到了应天府衙。
由于不是审问犯人,徐钦也只是借用了府衙的值房,请了两个主要人员在下首坐了谈。同时,作陪的宋府尹还让人也给他们准备了茶水,待人和善本也就是徐钦的处事原则,他当然也不会阻止。
两个帮派头目进入值房,微微一扫视发现,房中除了平日里打过不少交到的应天府衙役官差之外,更多的是杀气凌冽的锦衣卫。首上坐的,也不是府尹宋翊,而是一位年轻得不像样的年轻人,而其一身绯色常服,绣着环头豹补。他们虽然是民间人士,可也是消息极为灵通的,想来除了那位传说中的中山王府小公爷也不会有其他人了。
“草民参见小公爷,参见府尹大人!”
“呵呵,免了,此番请戚二当家及罗先生前来,所为何事,想必两位都已知晓。小公爷现奉圣喻执掌京师内外安定之责,故而此案现由小公爷主审,还望两位积极配合啊!”宋翊作为地主,又算是两边的介绍人,自然是首先发言,一方面暗暗互相介绍,一方面也是打个预防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