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郎中令董仪,侍中董允和向宠都是董仪的副手,只是二人各有其他官职品阶也是两千石上,基本算是平阶了,只是稍稍受董仪节制而已。
再下则是郎署今成湟和负责御林军的侍中兼中郎将的张绍,也就是张遵的叔父,还有南衙禁军的中郎将赵统。
再下便是诸葛瞻等一群郎官了,其中第四阶郎中的又只有诸葛瞻一人,侍郎十余人,也就是说,诸葛瞻竟然成了郎官们的头头。
来到宫门,董允已经在束手等候,看到董仪后两人相互见礼,说了几句客套话后,董仪便微微驼着背离开了。
两人虽然都姓董,但却不是一家,董允和董仪年岁看着也相若,只是身子骨看着比董仪硬朗些,但人却严肃的多。
没有与众人多话,只是站在宫外等着宫门开启,大约过了小半刻时辰,宫门大开,天色也彻底亮堂了。
来到尚书台,朝阳自东方刚刚升起,一缕阳光撒在董允脸上更显肃穆。
郎官们虽然也有职责在身,但最重要的还是观政学习,董允开始安排众人去处,有的留在尚书台,有的去御林军,有的去东宫,有的去丞相府,有的去各处衙门。
被分配到的具都躬身应诺,三三两两开始离去,不到一会,便只剩下了诸葛瞻一人。
“子和直接提你为郎中,吾本是不赞同的,尔可知为何?”
听得董允发问,诸葛瞻没有思索脱口而出道:
“根基不固。”
董允微微点头,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不错,根基不固而上高位者,少有大作为之人,只是子和一句话,让吾放弃了坚持,贤侄,吾等均已老朽,坚持不了几年了,只有文伟(费祎)年岁稍小,但也小不了多少,我等常为此夙夜难眠,如今却只能委屈你们了。”
诸葛瞻正色一礼。
“侍中放心,我大汉定然三兴。”
董允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看天色差不多后,道:
“且随吾来。”
“诺”
跟着董允来到一处偏殿,一路上小黄门们看到董允,都显得有些畏惧,远远的便躬身行礼,直到两人走过,才敢起身。
随着一个小黄门打开殿门,只见里面全是竹简堆满了半个大殿。
“侍中,这里是?”
“这是文华殿,准备准备,陛下一会便到。”
“是。”
说是一会,其实过了一个多时辰刘禅才姗姗来迟。
看到诸葛瞻后刘禅打量了其好几眼,之后才在小黄门的服侍下坐在了主位。
刘禅三十出头,身形微胖,面白有须,颇有帝王像。
“陛下,今日主讲强秦之兴,自商公立木始,商公名商鞅又名公孙鞅、卫鞅,乃卫国人,秦孝公即位之初,秦国不被中原各国承认,视以蛮夷,孝公发求贤令于天下……”
自诸葛武侯北伐开始,刘禅的教育便基本由董允接手,这一恍已经十年了,刘禅对董允也很尊敬,至少表面很尊敬。
——————
“董允字休昭,掌军中郎将和之子也。先主立太子,允以选为舍人,徙洗马。后主袭位,迁黄门侍郎。丞相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於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也……”炎汉书券十一,费董姜传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