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二华见如今气氛正好,便提出关键的问题来。
老妇人摆了摆头,“咱们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是活不下去才背井离乡,却不想被骗上山,不怕恩人笑话,虽然咱们托恩人的福换了自由身,但目前却不知该往何处去啊!”
“是啊!咱们这些人以后该咋活?”
“以后怕是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
人群中响起细密的议论声。
此时赵二华站出来,恰如其分地开口替众人分析利害,“咱们大武朝落户是个老大难,在哪里都不容易,恐怕没地方安置你们这么多人。”
见众人们皆沮丧地低着头,赵二华又乘机补充道,“不过听说定北王是个极其爱护子民的人,几十年前南方大旱,有不少人逃往北夏省,大部分都在北夏省落了户。”
“北夏省?俺倒是听说北夏地瘠,种不出来粮食,再说了北夏离咱们这儿少说有几千里地,又没个指路人,咱们这些人去北夏,怕是还没到半道就饿死了。”
人群的一老汉提出质疑。
古人的道路可不像现代人一般平坦,多的是蜿蜒崎岖的山路。
道路险阻,他们队伍里还有不少老弱妇孺,几千里地怕是要走上好几年。
再说了,没有个指路人,他们也到不了北夏。
因此老汉的顾虑并不是没有道理。
“这个大家伙请放心,我有一个兄弟就是北夏人,听说了大家伙的困难后,他自愿带大家到北夏,并且一路上会有人接应,保证大家能安全到北夏,再说地贫,在坐的大伙儿大部分应该和我一样都是庄稼人,别人不清楚,咱们还不清楚吗?地再贫瘠,只要用心沃土,肯定会养出肥地来。”
赵二华开口解释,打消大家的顾虑。
“是啊!恩人说得对,咱们都种了一辈子的地,还怕地里种不出粮食吗?听说定北王极其爱护子民,大家伙儿去了定能落户,咱们就再也不是黑户了!咱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世代务农,过安稳日子,不用再像咱们一样四处漂泊。”
老妇人相当维护赵二华,也支持赵二华说的话。
有老妇人带头,其他人对去北夏省落户也再无异议。
见众人热切地议论去北夏落户之事,赵二华顿时松了一口气。
“二爷,白羊镇的嫂嫂和侄儿们来了。”
赵二华手下的兄弟急匆匆地候在一旁,只等赵二华办完正事才过来禀告。
“当真?”
闻言,赵二华惊喜地睁大双眼。
娘子柔弱,儿子年幼。
是以,虽他接到消息立马给钱多多去信儿,他也不得不担忧妻小。
“老太公在城外接到了嫂嫂和侄儿,不过好像还有一个年轻的汉子一同来的,我瞧着眼生,不像是咱们的兄弟。”
赵二华的心腹手下来雨将事情一一说明,唯恐出现祸事。
“嗯,我知道了,这里的事情我已经交代给了大爷的人,咱们先回庄子。”
由于赵二华做的事极耗耐力与时间。
所以钱满仓便替他在一个名为李家庄的庄子,租住了一座两进的砖瓦房。
因衡州靠近省城,故四周的农庄比其他地方富饶。
虽然租金不少,但钱满仓将赵二华这个女婿视为自己的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