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的云南普通话,沉稳老练,坚韧刚毅,一看就是个天生的职业军人,据说十三四岁就参加了掸军,后来还当过特种兵。
前年才退役,大小打过数十战,由于文化不高,最高只做到连长。
从他嘴里了解到,掸军的组织架构与我军是一致的,也是三三建制,而且也是指导员也下连队。
军队的指导思想、作战风格,乃至口号、训练操典、军装、武器配备,都与80年代以前的我军一般无二,几乎就是老牌我军的怀旧微缩版。
这让王直很奇怪,不是说掸军是国民党溃兵组织起来成立的吗?
后来经过巴虎的解释他才了解了内情。
原来,所谓掸邦、掸军,只是个笼统的叫法,七八十年来,这里分分合合一直处于变动之中。
光是他们内部各势力之间的内战,就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了。
最早的国民党残兵在这里建立割据势力后,曾把这里当做反攻大陆境内的基地。
后来,在缅甸政府的请求下,我军进入到缅甸境内,将盘踞在这里国民党残兵大部歼灭了,还有一部分跑去了台湾,剩下的势力就很微弱了。
后来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缅共的武装力量人民军控制了这里。
这支人民军,是在我朝境内培训出来的,所以我军的印记就十分浓重。
再加上当时天朝正在搞运动,学生在闹串联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影响下,大量进入到缅北,参加了缅共及军队。
据说当时缅共的招兵站,就设在中缅国境线上,许多知青〝脚一抬就过去了〞,所以这些士兵又被称为“裤脚兵”。
最多的时候多达一万多人,许多知青最后都成为缅共高级将领。
其中最着名的叫林明贤,外号“赛龙”,中国海南文昌人,1968年起到云南边境插队,后出国加入缅共。
在拨波山伏击缅甸政府军战斗中,林明贤作战勇猛,打死缅甸军第二快速机动师副师长丹貌上校,被缅共授予缅甸人民英雄称号。
在缅甸,素有“缅甸的小林彪”“丛林林彪”之称,为创建缅甸人民军解放区,立下赫赫战功,随后任815军区司令员,时年29岁。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才俊林明贤受到了彭家声的赏识,让他做了上门女婿。
巴虎的父母也是那时进入缅甸的,他们本也是云南的知青,是林明贤的部下,这些知青兵的到来,让缅共的这支军队完全pLA化。
后来这支军队又分裂、重组、陆续被各种势力收编,就把这些传统,传导给整个掸邦的所有军队,并影响至今。
“你们的父母为什么不回中国呢?”王直问。
“他们都曾坐到缅共的高官,所以就没回去,有很多是回国了的”巴虎答道。
“那现在缅共怎么样了,怎么没听说过呢?”王直又问。
“缅共后来分裂了,再后来就基本不存在了,可惜呀,拖累的我们永远也成不了中国人了,”巴虎长长的叹了口气,眼睛里是满满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