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从电台发出后小队和鲁道等人就找到一处藏身地点,准备休整半天后返回。在这颗大树后,近二十人的队伍显得非常沉默,众人都被之前看到的景象压得喘不过起来。
“日本人都该死!”鲁道念叨了一句,双眼通红的看着劳伦,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他知道那个手持步枪、满脸油彩的人不是领头的,身旁有些白净、名叫劳伦的才是。
之前紧张的任务让人无暇他顾,完成后身心放松,这才抽出空来产生愤怒的情绪。那三处军营全都开辟在山谷之中,四周被丛林掩映,不靠近很难发现。每处军营可以容纳四千人左右,可以想象在这狭小的山谷中开辟如此大规模的军营,短时间内很难完成。
事实上日本人能完工,完全依靠了当地原住民的力量,在火枪和皮鞭的推动下,只知道狩猎、火耕的原住民转化为高效率的建筑工人和矿山工人,代价是极高的死亡率。每一处军营都有几个填尸坑,日本人将死去的原住民抛入里面,撒上石灰,任其慢慢腐烂。
劳伦都不知道这段时间是怎么挺过来的,第一次看到那些东西时要不是姜茂盛一把捂住自己的嘴巴,恐怕已经暴漏了。他迫使自己将思维放在侦查得知的军事情报上,日本人在山区拥有三个相对独立的据点,每个据点大约有四千人,外围五公里范围内都是日本人的哨所和巡逻兵,以当地原住民辅助。据点四周由坑道和土木火力点筑成的防御线。
三个据点之间相距大约在六千米左右,呈三角形分部,很难一次性的将其包围,除非动用超过一个师的部队。但包围后也容易因为地形等原因导致敌人突围,在这茂密的大山丛林中出动大规模的军队。对于热兵器时代的华军来说就是个灾难。当然,如何围剿这群日军那就是总参和第四军军部的问题了。
这样的地形对于两个山地旅来说也算得上是困难,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一次性的解决所有日军,不被其逃跑造成更多的麻烦;其次是如何让大军秘密靠近日军据点不被发现,从而在最近的距离上发起攻击;第三是如何运输那些步兵炮,要想攻破那三个据点。就必须要有步兵炮的配合,从侦查得知日军据点内是存在火炮阵地的,而且据点外围的工事也需要火炮来摧毁。但是在山地中运输步兵炮非常困难,许多地方驮马都无法通过,道路狭窄到只允许单人通行。最后的决定是携带火炮,道路的问题就交给工兵营解决,这是作为领导一贯的风格,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将其交给下属,怎么解决我不管。我只看结果。完成了固然好,完成不了就是下属你的能力不够、态度有问题。
“鲁道大哥,这次又来麻烦你了!”这段时间马赫坡社群的村子成了华军和原住民的主要联络点,劳伦在姜茂盛小队的护送下多次出入此地,与鲁道和当地人早已熟知。
“劳伦中校,感谢你们带来的粮食、枪械、弹药和军装,那些物资足够赛德克团的消耗,只是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攻击?赛德克团已经集结了一天多时间。不能光看着消耗你们宝贵的粮食吧!”
一段时间的交往使鲁道学会了不少汉人的词汇,这个“赛德克团”是在鲁道等当地头人的强烈要求下成立的。鲁道带回去的消息让所有的族人都义愤填膺。这些朴实的原住民爱憎分明,眼里容不得沙子,更不会对族人的灾难置之不理。赛德克族人很快组成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准备开往日本人的据点那里实施报复,要不是鲁道觉得还是通知一声的好的话,劳伦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看着赛德克人自己发动战争。
出了一身冷汗的劳伦立刻将此事上报。再加上姜茂盛、宋浩等几个不安分军人的煽风点火,命令很快传回来,组建高山族军团的事情由劳伦暂时负责,姜茂盛小队充当教官。武器装备和粮食等物资随后运到,随同物资到来的。还有驻扎在马赫坡社群村子不远处的第一山地旅。另外,第二山地旅将从北部出发,一南一北夹击日军据点。
拖延到现在还没有发动进攻的原因是因为高山族军团的数量不断膨胀,除了赛德克团外,还有阿美团、泰雅团、排湾团等共七个原住民军团,合编为高山师。这些民族都有很多族人被日本人掠走,再也没回来,以前就酝酿着反抗日本人的压迫,现在机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