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与母亲谈话后,我特地派人请了李昭德过府一叙,不说朝事,只谈起他送的那一份字帖:“魏郑公为我魏师先父,三代遗直,史策昭焕,先帝在日,常指秘阁图形为吾辈儿女子示曰:‘此智谏之臣,尔等当慎敬慕之。就爱上 ’惜乎予生已晚,未得亲历先贤之风姿,每一想及,深感憾切,今幸得郑公墨宝,幸观先人之风骨,遥想魏师之教诲,存念先皇,聊慰寸心。此皆李中宪之惠赐。”
这位李昭德虽送了我两次礼,真见了面,却是相当倨傲——倒不是笑傲王侯那种轻狂,却是常常“笑而不语”的矜持自傲,那股“天下只有我最聪明”的劲,隔着帘子都能清楚地感受到。他还与崔明德不一样,崔明德虽是聪明倨傲,面上功夫却做得滴水不漏,不熟悉的人,只觉她皇皇持重,端秀文丽,与大门高族的身份颇相合契,李昭德却有些像是漏夜复习、苦苦用功,对外却傲慢强横、号称自己从不努力的学霸。
我从小到大甚少受到这等轻视,不由自主地便生出些不悦,故意将父亲和魏征一齐抬出来,果见他敛容正色,向我伏身道:“不敢当‘惠赐’二字。臣亦深慕魏郑公之正直,闻公主尝师从郑公之子,皎皎玉质,斐然雕琢 ,臣心存仰,思求一见,故花费重金,收郑公之手迹,冀帝子之垂怜,今得遂愿,幸瞻秾华,是公主之优宠,下臣之眷荣。”
他真的是聪明人。我本还拟与他谈谈人生、说说理想、“稍微”涉及一下而今的时局,现在看来,倒是什么都不必说,只要把他荐出去就够了。我私心还觉得,以他的聪明倨傲,不会成为我的党羽——不过这不妨碍我向母亲推荐他。
我笑了下,更不多说,只道:“李卿公忠强干,我早有所闻,亦尝言之于陛下。不日即当有任命,万望自加勉励,效魏郑公于朝,毋负圣上之托。”说完向右面一望,自有人做出送客之态,李昭德便向我一拜而辞,恭敬而去——他一走,我便叫人端了冰镇的青梅茶来,一气饮了一大口,放下茶杯,急急站起,活动了一下因端坐太久而有些僵硬的腿脚,待前面人来报说李昭德确已走远了,方命人备车,一路向宫中去。
阿欢正在院中花架下藤吊椅上蜷着,听见声音,一下便自上坐起,待看清是我,便又仰下去,一手捂在怀中,一手懒洋洋地搭在椅侧,含笑看我:“你来了?”
我将她在外的那只手一握,冰凉凉的,便有些恨恨道:“这么冷的天,在庭院里待着不冷么?”
她将这手收回去,另一只搭出来,握着我的手,却是热乎乎的:“有暖炉。”说话间挪了一挪,我才她身周那一大团毛皮原来不是衣裳,而是椅上铺的一圈绝大的带绒皮袍,她自己另穿了一件裘衣,待我坐进去,便将皮袍一裹,把我们两都裹在袍子里,又将暖炉向我手中塞:“你和陛下荐人了?”
我点点头,将与李昭德见面之事向她说了,近来事情多,一样赶着一样,其实我心中颇有些烦躁,然而再是烦闷,一等到了阿欢这里,便又不知不觉地松快起来,提了几句,想起别的,顺口就扯到不相干的事上,阿欢也不怪我没条理,就歪着头,慢慢听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她聊,聊到我想向母亲建议编书时才挑了眉道:“陛下已总编过道、佛、医、农,再加律、算、文、史?那便是收天下之书了?若如此,阖不总编一集,汇天下书本大成,如此亦是圣朝盛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