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章 岁月如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是雨。再不分家的话,家里就要被她掏空了。”

    就在此时,柱子和钏儿前后脚进来了。

    两人一先一后叫着姐和姐夫,然后就回自己屋里不知倒腾着什么。

    李杏花见樱娘在这儿,就打算怎么的今日也要把分家的事谈妥,“钏儿,出来跟我一起包饺子吧,你姐和姐夫都来了,你躲在屋里作甚?”

    钏儿撅着个嘴出来了,若不是樱娘在,李杏花根本就叫不动她。

    她垮着个脸和李杏花一起包饺子,馅都露出来了。

    李杏花埋怨道:“哎哟,难得吃一回饺子,你咋都包成这样,下锅一煮就全成菜汤了。还是赶紧把家分了得了,以后你想吃饺子就自己包,看还能不能包成这样?”

    钏儿瞄了瞄旁边的樱娘,她和伯明都在哄着念儿玩。钏儿知道婆婆就是想趁樱娘在来压她,知道这家迟早是要分的,便道:“分就分吧,柱子,你快出来,跟娘学包饺子!”

    李杏花两眼圆睁,“听你这意思是,分家后要让柱子做饭,你就在旁边瞧着?”

    钏儿得意地说:“娘,要是分家了,就是我们自己过日子了,至于谁做饭谁收拾家,你就甭管了。”

    柱子果然跑出来了,他也知道迟早得分家,他娘都说好多次了,左右是躲不过的。他倒是挺会包饺子的,至少不露馅,一边包一边哄着她娘说:“娘,既然你说要分家,除了要分我一半的地,还分点钱吧。我身上都没钱了,分家后油盐酱醋都得花钱买哩。”

    李杏花绷着脸道:“既然没钱,刚才是谁去买鸡蛋的?钱可以分你们两百文,地可不能分你们一半,根子以后还得成亲哩,你们哥俩一人一半,把我和你爹挂起来卖了?”

    钏儿和柱子都不吱声了,要不是樱娘和伯明在,他们肯定是要回几句话的,说根子成亲还早着哩,先不给他分。

    根子一直屋外劈着柴,因他还没成亲,所以关于分家的事他也不敢来掺和。

    李杏花招呼着樱娘和伯明,“你们俩过来说一说,地分给柱子和根子每人四成,我得两成。待我和你爹老了干不动活了,再把这两成对半分给他们哥俩,你们觉得行不行?”

    樱娘走过来,接话道:“嗯,我瞧着挺好,这样谁都不吃亏。”

    伯明也走了过来,“刚才我和爹说了一会子话,爹的意思也是这样。柱子、钏儿,根子还没成亲,家里又没攒下钱,你们当哥嫂的可要为弟弟着想。”

    柱子和钏儿被伯明这么一说,脸都有些红了。柱子心里嘟囔着,这是我家的事用得着你管?但怕得罪了伯明,以后就没这个靠山了,终究是不敢说出来的。

    樱娘也瞧出钏儿极不痛快,想来今日是中秋节,也别闹得一家子不愉快,便道:“钏儿,我把你上回看中的那件绣花滚边衣裳带来了,你去试试吧。”

    钏儿顿时双眼一亮,闪着兴奋的光,“真的?”还没待樱娘点头,她便赶紧去洗掉手上的面粉,跑过去拿衣裳回屋里穿。

    她一穿上就不肯脱下来了,吃饭的时候还穿着。

    李杏花担心樱娘和伯明下午一走,这一对又闹别扭会分不成家,所以见大家一放下碗筷,她就张罗着赶紧分家。当着樱娘和伯明的面,把家里的东西分得清清楚楚。

    中秋节本是团圆的日子,他们家却成了分家的日子。除了柱子和钏儿有些不满意,其他人倒是个个满脸喜色的,总算把这一对给支出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伯明感慨道:“以前我瞧着爹娘厉害着呢,可是一到柱子面前就厉害不起来,分个家还得找咱们俩帮忙。”

    樱娘撇嘴道:“可不是么,在他们眼里儿子就是命根子,再不好也要看着他们脸色。以后念儿若敢这样,瞧我不打断他的腿。”

    伯明笑道:“你放心好了,有你这么狠心的娘,他哪敢啊!”

    接下来这些日子大家都忙着收黄豆,伯明也把榨油坊开起来了。

    所有种黄豆的人家都把黄豆卖到了榨油坊,好些人都愿意先赊账,待伯明哥几个把油卖了再拿钱。因为这都是得了伯明家的好处,村民们也变得好说话多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就是这个道理。

    榨油坊除了伯明兄弟四个和金铃,还有招娣的爹和两位弟弟,再叫来了老幺和三叔薛家枫。这么十个人凑在一起干活,都你拼我赶的,谁都不想落后。

    伯明与季旺是亲自去学过的,伯明还记着那么一大本子的详细流程,教起大家来也顺手得很。

    两个月后就榨出了好几十大桶油来,那位早前与伯明说好的栾县的油商派人来拉走了,这一次就足足卖了五十贯钱,除去付给村民的黄豆钱和大家的工钱,也挣了二十贯钱。

    这才只是榨两成的黄豆呢,伯明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待这些黄豆全榨完,他们就能挣上一百贯钱,那可是值一百两银子啊。

    一年能挣上一百两,再加上线衣作坊也越来越挣钱,几年后他们家不成大财主才怪。

    其实不用等到几年后,只不过才过了几个月,到了大年初一时村里人来上门拜年,就有不少人喊伯明为大当家的了。

    樱娘经常拿他说笑,说“大当家的”可比“大财主”听上去要大气得多。

    “大当家的,快去给我煎两个鸡蛋饼!”樱娘打趣道。

    伯明很配合,抱拳道:“是,老板娘。”

    远近几个村的人都知道,老板娘可比大当家的说话还要管用。

    **

    岁月如梭,转眼就到了六年后。

    这些年里,他们作坊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年的进项都是翻几番地涨,他们已经攒了好几千两的银子了,当年李长安为了帮伯明出狱而托人花的银子,他们也早就还上了。

    临着镇子大约有一里路的地方,大路旁盖了一座大院子,这是樱娘和伯明的新家。紧挨着这座大院子还有三个稍小一些的院子,这是仲平、叔昌和季旺的家。

    四兄弟家的院墙都是相连起来的,薛家的名气已经与葛地主家比肩了。当然,比甄员外家还差不少,但这也足以让永镇和周边几个镇的人羡慕和佩服不已,因为薛家没有任何根基,更没有祖上的福荫,完全是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挣来的钱。

    大路的另一边是一大排的作坊,东边是榨油坊,西边是线衣作坊。中间是一座只有三间屋的小房子,这是樱娘提出要盖的,算是她和伯明的“办公楼”了。但凡有商贾寻上门来,他们也是在这里招待客人。

    家事要与“工作”分开,樱娘是这么跟伯明洗脑的。只要回到家,最好不要谈作坊上的事,而是要好好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

    此时,他们俩就坐在“办公室”里,而且还是面对面坐着。

    近来种黄豆的人家越来越多,伯明在翻着账本,对樱娘说:“今年榨油坊估摸着能挣上一千两银子。”

    樱娘也在翻着她的账本,“线衣作坊应该也能挣上三百两,不过,只比去年高一点,以后想要翻番的挣钱怕是不可能了。”

    伯明起身为樱娘沏了一壶上好的云雾茶,“咱家攒的这些钱已经够花一辈子的了,以后挣多挣少都不打紧,每年挣的只要够自家开销就行了。”

    樱娘喝着如此清香的茶,感觉这种味道是慢慢沁入心脾的,清爽得很。

    她微微点头道:“也是,咱家连这么好的茶都喝上了,还有啥不满足的。对了,念儿都快七岁了,把他送到秋风堂吧,听说这是一位中了举的人办的私塾。不知是为啥,他竟然没有被安排官职,按往年的例子,至少能当上县里主薄的。那些有背景的人家,还当了县令呢。”

    “我也不太清楚,人家是从外省过来的,知道他底细的人不多。念儿已经识得不少字了,连一百之内的数他都能算得过来,但他不爱读诗书,送去秋风堂让教书先生管管也好,总不能一直在幼儿院呆着。”

    这时小暖跑了过来,她已经快八岁了,早就不上幼儿院了,成日到处疯玩。招娣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她可没敢让小暖带弟弟,而是把小的送进了幼儿院。

    小暖扒在窗户上,朝里喊道:“大伯、大婶,我刚才去薛家村的幼儿院门外玩,听见清儿哭了,好像是念儿打的。念儿不仅打了清儿,还打了别家的孩子。”

    清儿是樱娘与伯明后来生的女儿,今年刚满三岁,长得和念儿模样差不多,都像伯明。可是这兄妹俩不知怎么的,总是闹架,可能是清儿性子太厉害的原因。

    可是念儿除了打她,怎么还打了别人家的孩子?樱娘起了身,“我去幼儿院瞧瞧。”

    这儿离薛家村本就不远,樱娘快步走了不到一刻多钟就来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