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八章 宫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然,都是人精的他们不会刻意表露出来,但那种氛围仍然很清晰的萦绕在苏禧周遭空气里,让她不必去看那些人的心,也能知道他们在细细打量着她的全身上下,思索着她的来历,她会在这里的原因,她将要在这个地方做些什么。

    那种感觉,应该让人很慌的,可她一点儿都不慌。

    没什么好慌的。

    现在,她的心中只有满腹激动。那些兴奋,激动,从骨髓、血肉、神经、四肢百骸,每个地方,悠悠蔓延出来,让勇气聚集全身,将那些被怀疑的恐惧都驱散一空。

    是啊,没什么好恐惧。这里是皇宫,是中国北京的心脏,是她梦寐以求,也是未来的世上,终其一生,任何一个音乐发烧友都会想在此演奏之地。

    除了激动,还能有什么?

    苏禧将笛子放在唇边,闭上眼睛,默默奏响。

    音符响起在大殿内每一个人的耳边,跟着,钻进他们的脑子里,胸腔里,心脏里。

    惊讶几乎在那瞬间同时出现。

    不可能不惊讶。

    在场的大清朝文武大臣,都是在这个大殿里来了不仅一两回的,不管是在哪个时候,哪种境况之中,他们都能确定,自己从来没有在这个大殿里听过这般清晰的声音。

    就仿佛那笛声是在自己耳边奏响。

    更别说,这曲调似乎完全不同于自己所听过的任何乐曲。不仅仅是动听,不仅仅是在听,还有……看。

    所有人都看见了北国风光。

    在那里,城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雄浑;看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壮阔;看见了原驰蜡象,银装素裹的静谧;看见了在脚下这片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土地上,自己实现此生抱负的北京城的盛大和繁华,以及那些,被满腹名利挤着严严实实的自己所忽略了的美妙风景。

    此地的寒冬不同于南方那片江南水乡的恬雅幽淡,不像西边那里的荒凉苍劲,和东边的大片原野也有本质区别。

    北京城是个大开大合的世界。

    这里的风干冷刺骨,在街上行走,不知不觉间能将鼻子冻掉;这里的雪更烈,更猛,一开始下,就顿时间铺天盖地,挡住了所有视线;所以,这里的气息中充满着北国风雪独有的味道,一呼一吸之间,所有的惫懒都消散殆尽,即便干瘦的脊背让雪压的弯到极限,即便从南国一路走来北京历经风霜无数,即便那片梦中的草原依旧无法忘怀,即便这里那么多的不适,可这座偌大的北京城,不知何时何地,已深深扎根在了自己的魂魄里,骨血里。自己的精气神都融于在了这片风雪,藏匿在这方天地中。让自己不管遇上何种危险境地,都能一往无前,一战到底……

    那种感觉,就像是这一片片不断飘洒在城内每个角落的风雪,拿自己的性命,将在战争中变得浑浊不堪的大地染白,将天地铺满,将人间洗净,将自己的心血都播散出来,即便最后会没了性命,但是那绝对不会屈服的脊背还挺立在天地之间,让心干干净净,犹如这漫天的白雪,透彻晶莹,洁白无比。

    苏禧放下笛子,看着安静下来的大殿。

    殿内,笛音的尾巴正渐渐消失不见,可安静依然继续。没人说话,包括高坐上面的康熙。

    老九咂摸着嘴,回头很想跟老十四说点什么,结果,看见阿哥席上,除了八哥胤禩,还有那老十、老十三,甚至包括总是一副冰山脸的老四,都跟老十四相差无几的表情。不由之间,老九瞪大了眼珠子,一脸的难以置信。

    他终于明白,老十四曾说,苏禧的曲调无人可比的意思。感情,这个女子,竟能将个偌大的北京城化成清晰的曲调,任由那音符带给听者最直观的体验。就像是,北京城,那样美好的北京城,风雪交加,寒冷刺骨,却充斥着天地豪气的北京城,就在自己跟前。一点一滴,一笔一画,尽皆显现。

    这个女子,果真不简单。

    终于,康熙回神,从还残留在脑海中的北国的极致风光里拉回了注意力,看向自奏完曲后,就站在原地,保持沉默的苏禧。

    笑了。

    “苏禧,这曲,同样是你做的?”

    “回皇上话,是奴才所作。”

    没办法,必须这么回答,否则怎么解释自己这曲从何来。总不能随便杜撰一个根本就还没出生的作曲家吧。多不靠谱啊!

    “李德全跟朕说,今儿个你吩咐宫中匠人给你造了几十个小物件,说是今晚上宫宴表演要用到的,可就是下面那些东西?”

    苏禧点头,“就是这些。”

    “这些,可是拿来做扩音之用?”康熙问道。

    “皇上明鉴,确实是用来散播声音的。从而保证整个大殿,每个角落,每个人,不管处在哪个位置,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并且,不会出现声音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这都是三百年后那些音乐发烧友的功劳。当然,还得加上古代工匠们的超级设计。

    说到此间,那就得说在许多年后一些事了。

    当时,中国的建筑学家们研究紫禁城各类建筑发现,这里每个地方建筑构造都仿若天成。比方说,紫禁城每一个可容纳百人以上的殿堂,修造之时,都设置了回音壁,从而保证大殿上站最高位置的那人说话时,站下面的能听的清楚。

    后来,想在这个中国最伟大的建筑群落里演奏的音乐发烧友们利用这一点,决定寻到能够不靠着电子扩音设备,就能让所演奏的曲调响彻每一个听众耳朵里的最原始方式。那就意味着,除了要让音乐能被听到以外,还必须保证,每个音符,都是在最佳范围的音量之内被接收到。

    作者有话要说:大场面说实话并不好写,各种把控不住。俺是小门小户出身的人,如果真的看出我词穷了,大家多体谅一下哦,如果觉得喜欢,不要大意的给点个赞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