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于现代的民事行为能力基准线,过线的人才算是法律上能够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的主体,所以毫不考虑地给自己报上这个岁数。
可昨天一比对才发现,她的新身体比杨小康大不了多少,最多也就十岁。事到如今,她也只有硬着头皮扛到底了。
她走前一步,拱手作了个揖,道:“小子是承乾二十九年生人,今年确是虚岁十二了。”
宁夫人点了点头,微笑道:“比我家郁儿小四岁,你若不嫌我,就叫我一声宁伯母吧。”
“宁伯母!”杨无端应声叫道,她反应快,拖了懵懵懂懂的杨小康一把,两个孩子同时跪下地,齐整整地给宁夫人磕了个头。
额头触到冰凉地面,杨无端在心里嘀咕,这宁大人一家把人情做到绝,要不是彻头彻尾的烂好人,所图谋的利益必定很大,不知道她和那小子值不值得起价钱。
当她直起腰,已经是眼含热泪、感激涕零的模样,她没费事去看杨小康,那小子使这招比她有经验。
她深情地道:“宁伯母说哪里话,您和宁伯伯的救命之恩,杨无端没齿难忘!”
宁夫人又点了点头,满意地打量了她好一会儿,目光才转到杨小康身上。
两个孩子前后只差半个身位地跪着,杨小康的手臂有意无意地贴着杨无端身侧,宁夫人一眼看过来,杨无端立刻感到那孩子身子一颤,又往后缩了缩。
宁夫人本是看着杨小康长得比杨无端还要好,有心也跟他套套近乎,还一句话没说呢,那孩子就害怕地缩到杨无端身后,倒让她感觉讪讪的。
她轻咳了一声,道:“这位小公子终于醒过来了,身子可还有不适?翠儿,让均墨去把程大夫请过来。”
翠儿答应着,依依不舍地小碎步向门边移动,杨无端心想这倒是个机会,连忙道:“宁伯母,他叫杨小康,其实是我的……”
话说到一半,门外忽然响起沉重急促的脚步声,还有人粗喘的呼吸声,堂内所有人都被吸引了注意力,同时望向门口。
杨无端只得闭上嘴,也跟着看过去,垂在侧方的右手袖子却往下沉,她转眸瞥了一眼,果然是杨小康又扯住了她的袖子,怯怯地藏在她身后。
这孩子在怕什么?这念头一闪即过,下一秒,杨无端的全部心神也集中在门口进来的人身上。
那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一副书僮打扮,原本清秀的脸因为惊慌而扭曲变形,他扶着墙拖着步子冲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少……少爷……不……不好了!”
===
宁郁,字致远,宁完我夫妇的独生子,自小爱逾性命。十岁那年宁郁从私塾归来,一个游方道士跟着他追到宁府,硬要收他为徒。
那道士姓苏,宁完我与之交谈一番,深感其人学问堪比大儒,不顾宁夫人的反对,毅然将儿子托付于他。
宁郁随苏道长游走各方,定期会传讯息回来以解母亲的忧思,但今年翻年过后,不知为何已经两月没有消息,宁夫人忧心忡忡,直到现在才从书僮佐茶嘴里知道,原来儿子是想赶回来给她一个惊喜!
但宁郁被一刀砍中胸膛、半死不活地抬进来的模样怎都算不上“喜”……
宁夫人只看了一眼,便当场晕了过去,翠儿着急忙慌地扶住她,一迭声连叫“夫人”。杨无端在旁边心有戚戚焉,看来“惊喜”这东西真的不能搞。
堂上乱成一团,翠儿只顾得宁夫人;佐茶摊在担架旁边哭嚎;抬担架进来的都是他临时雇来的乡民,一个个憨头憨脑,估计怎么回事都没搞明白;莺儿在门外探了一次头,又被这一团乱糟糟吓得缩了回去。
“莺儿,”杨无端眼尖,高叫了一声,快步走到门边,杨小康扯着她的袖子亦步亦趋。
莺儿怯生生地又露出半边脸来,还是额头带刘海的半边。杨无端看看她,又看看杨小康,没好气地道:“你叫个人去请大夫……程大夫,请他尽快来家里,顺便带点刀剑伤的止血药,我家少爷被歹人伤了,等着他救命。明白了吗?你说一遍我听。”
莺儿磕磕绊绊地复述了一遍,好在意思没错,杨远端点点头,道:“快去吧。”
小丫鬟转身飞奔出去,小辫子在脑后一甩一甩,杨无端不放心地看到她的身影转过拐角,这才回过身来。
杨小康却已经不在她背后,他正蹲在宁郁的担架前,犹犹豫豫地朝他伸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