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朝的大家闺秀虽不至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极少进行单独的长途旅行,更遑论投宿在这种鱼龙混杂的客栈里!
杨无端敢肯定那个桃红色衣衫的背影是清清,她记性太好,上次送清清小姑娘回家,曾一直望着她的背影,目送她走进唐府的侧门。
以唐大对清清的感情,不可能让小姑娘一个人从北郢跑到梧州来,而且这种胆大妄为的行为方式,怎么看都更像唐大本人的风格。
杨无端一边想着一边艰难地爬下床,真不该喝那么多酒,她现在只觉得脑袋里有两个小铁锤轮流不断地敲,两边太阳穴嗡嗡作响。
她推门出去,扶着墙走到天字七号房门,伸手敲了敲。
门应声而开,露出里面与天字三号格局相同的另一间房,无论床上的寝具、门边的洁具,甚至房间正中的桌椅板凳,全都收拾妥贴,抹拭得纤尘不染,摆放得整整齐齐。
……任何人都能看出,房内的住客已经彻底离开了。
===
丁新语从堂上下来,守在门边的织文连忙凑近来道:“公子,历云又来了,方图把她请到花厅,按您的意思给她透了话。”
“嗯,”他随意应了声,拢了拢官服过于宽大的袖子,一面跨过门槛一面问道:“杨无端到没有?”
“到了。”织文跟在他身后答道,“巳时过半到的,白娘子安排了人一直护送她们主仆进府衙。杨姑娘现在签押房里。”
丁新语脚步一顿,侧眸睨向他。
他一双凤目尾梢微向上斜,这样侧眼看人便显出几分邪气,加之长睫半掩,唇角轻勾,根本猜不透他是喜是怒。
“公子?”织文不明所以,只得小心翼翼地唤了一声。
“杨无端是正途出身的朝廷命官,梧州通判。”
“是……是!”织文顷刻间明白过来,惶恐地躬身道:“小的不敢对杨大人不敬。”
丁新语不再理他,迈步到签押房前,没有急着进去,而是负着双手朝半敞的门内看。
签押房并不大,三面墙前方堵满了书架,架子上分门别类地堆着梧州府近年来钱粮、人口、土地、刑讼等重要事务的档案,只有南面一小块地方空着,摆放着写字的长案和丁新语从北郢远道带来的一把酸枝木圈椅。
南面靠窗,杨无端就坐在窗边那张阔大的圈椅内,手肘搁在已经摩挲得温润如玉的把手上,膝头堆叠着厚厚的卷宗。她聚精会神地阅读卷宗,两条清秀的眉毛皱了起来,眉心有个小小的褶。
大约是行李还没找到,她并没有换上官服,而是穿了一件明显不合身的水湖色夹棉袍子,成衣店最常见的款式,绸缎的面料在阳光下俗气地闪着光。
丁新语屈指在门上轻叩了一下,依然没有入内,而是闲闲地开口:“通判对本府治下的梧州可还满意?”
倏然响起的声音惊得杨无端肩膀微微一颤,丁新语眼尖地发现了,眉梢轻扬,一瞬不瞬地继续注视着她。
杨无端歪了歪头,这似乎是她一个无意识的习惯,丁新语记得当年那个孩童也有这样的举动。她侧过脸像在思考,清清透透的阳光洒在她的睫毛上,将颜色照得浅淡了几分,仿佛涂上了金粉。
“‘庆历四年春,’”她忽然笑了笑,笑容里带着点顽皮还有点不加掩饰的钦佩,“‘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这回答大大出乎丁新语的意料之外,硬把他逗乐了。他仰首大笑,甩着袖子跨进门去,一直走到杨无端面前,抵住那把圈椅,俯下身。
从这个角度,他身体的影子把她密密地罩住,甚至由窗外看起来,他像是将她搂入怀中。
杨无端安稳地坐在椅中一动不动,眉心那小小的褶子现在表示着疑惑,她抬头询问地看着他。
丁新语按捺下碰触她的*,只是贴近她耳边,带着点若有似无的调笑,吐气清晰地道:“那么我的通判大人,咱们就合力再做点什么,比重修岳阳楼更好,更值得‘作文以记之’的吧。”
===
决心是下了,但治事并非空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必须谨慎观察以后才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