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58章 海外的情景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长老直接管理的宣传队,可不是他可以对抗的,但不对抗,就会进一步失去人心。

    目前,朝鲜省只有三种人。

    给长老会打工的人,上赶着给长老会打工的人,长老。

    工资,粮食,再加上洗脑,三位一体,这种全方位打击能力几乎爆表。

    时间越是晚,姜大哲秘密接触的人,就越多对于复国没什么兴趣的人,甚至有假装答应,下面马上就去市政府报告有谋反分子的朝奸,那些奴隶,吃了几口饱饭,就忘记了李氏治理国家的辛苦,嚷嚷着什么人人平等的话。

    好在作为市长,这些告密者自然得不到好下场,但是也给他敲响了警钟。

    时间越延后一分,那些原本的平民和奴隶就越是将忠诚灌输到长老会身上,作为筷子经济圈的成员,这种没有文化间隔的征服真的是非常可怕。

    文化取向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东西。

    作为一种文化习惯,在明末或者我大清时代,许多过不下去的人总会在离开家乡之前,带上一些家乡的泥土,以示故土难离。

    在我大清以及我大明末期,这些人要忍耐着大海的颠簸,艰苦的劳动,炎热的天气,每过几十年,在公知口中先进皿煮的欧洲人总是喜欢怂恿土著人屠杀一次华人。

    但是他们还是前仆后继的不断外出,这个事实只能说,在我大清治下的生活,让人连被屠杀的灾难都可以忍耐!

    当然了,新一轮的海外大迁移,却是从官府主持的,从物质到精神的双重扶持下,他们对于离开这里去海外并无太多的畏惧,毕竟长老们投入了足够多了。

    得到大量老百姓的信任很难,毕竟都是被大明朝官府玩弄了多少年了,但是想找条活路的不在少数,所以真心不愁什么人的问题。

    长老会对土改毫无兴趣,倒也不是他们不了解天朝的土地制度问题,而是实在抽不出人手。

    你以为土改就是穿越小白下发一条命令,下面的小弟无不遵从,没人贪污,地主们老老实实的服从听令,交出自己时代积攒的财富?

    那是童话。

    后世有最温和的土改,也就是赎买地主手里的土地,均分给农民,结果,那些土改专员被乡绅势力直接冲进党部,扣上个共党的帽子弄死。后来越闹越大还出现了地主叛乱。

    政权的本质,是有效控制,令行禁止。

    这就要求,待遇上保证其脱产帮你维持政权的生活费,还要有管理,而做对了奖励,做错了惩罚!

    这就是一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历代王朝到了末期,都有隐蔽田地,脱逃税金的情况,明明是良田千倾,却被说成是荒地。

    正如明明是富二代,开车宝马车在学校里领取贫苦补助一样,贫困补助是你们这些穷鬼可以领的吗?既然是穷鬼就去死,不要耽误富二代领贫困补助啊。

    同样的道理,有本事隐蔽田地,有本事不交税的,都是什么人?

    你去搞土改,好啊,招数多的很,你的工作队人少,他们就大量派人过去腐蚀送礼拉交情,总之让你下不去手,如果是油盐不进,那就送女人,要么就撒泼捣乱,弄坏你的名声!

    当然了,实在不行,冒充土匪,杀光工作队难道很难吗。

    除非一次性派去大量人手,或者说直接用军队镇压,将那个县内的土地彻底丈量,一寸寸的绝不放过,最后搞出的土改也许效果不错,但全中国有两千多个县,一个县一个月,那么需要多久搞好?

    正确的办法,是一支部队作为威慑,派出的工作队先搞宣传,发动群众,同时搞好普查,人口土地数量掌握,制定计划,到了时候,再均分土地,还要留下制度,让生产队不要走回头路,打散地主们的权势,真正做到政权下乡。

    但这工作队的要求太高,既要懂如何发动群众,还得明白该如何轻如何重的下手,该如何土改的公平,等等……

    可以说,目前的世界,唯有长老们自己,才有这个本事搞好基层土改!

    但是长老会这个队伍,最大的问题是吃不起苦,不要说去外面野地吃速食盒饭,就是让他们一天不洗脸,没有抽水马桶,没有大胸女秘书温暖的被窝,早就在那造反了。

    也许少部分人还能锐气十足的下乡做事,但这么一点人,也几乎没用处。

    再说了,搞土改为什么?

    难道就是把人锁死在农村?

    一户人家就分都那么几亩地啊。

    当然了,大明朝的农业,不仅仅是地的问题。

    几百年的瓜分下,大明朝的土地呈现出一种鱼鳞图的景象,也就是说,同样一亩地,可能分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块块,然后分别属于不同的人,不同的老爷!

    于是,佃户或者农夫就要不断的走来走去,忙活完这里去那里,给这里施肥,却是要小心肥了其他人的田地,而各家的地也未必是一样的,还要在中间留出田埂以防止混乱。

    不是没有死人的,不是吗。

    一顷、一亩的整片土地,如果出售,没有人会一次性都卖出去,什么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几次转手之后就会变得支离破碎,属于几十户不同的人家。

    大户人家的田产也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甚至分散到不同的州县中。这样的情况下,越是完整的田地,卖的价格就会越高。而有些田主,为了能让自己家中的田地合并在一处,都是大费周折,陷人死地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而因此产生的生产效率降低,浇水施肥效率降低,也是古典中国粮食产量不足的因素之一!

    精耕细作,好听的说法是勤劳,真实点的说法,就是不勤劳就会饿死。

    但是,许多穿越小白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