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差不多了,金黄色的麦穗被坑坑洼洼的麦根代替。活好的人家,割剩下的麦杆子短儿整齐,就算是没了麦子看着也让人看着舒坦。而有些偷懒的人家,割剩下的麦秆明显长出许多且参差不齐。
这样一块一块的麦秆地连接起来,就有点显得大地有些空旷且混乱起来。且有些人家的割下来的麦子还没运到麦场,还在地里呢!
没隔几块地都会有一块麦场,这些麦场或大或小,不过相同的是那麦场上堆积的运回来的麦子和麦场上正在忙碌的人群。
几乎每个麦场的人都不少,这里面大多是几家用一个麦场,比如说几家地连在一块,一家一小点,就凑成了一个麦场,这样来的话不但节约了地,还能互相帮忙。再有就是关系好的,也可以商量着用同一个麦场。不过这都是那些家里地比较多的人家。
像娟儿家这样的是没有自己的麦场的,娟儿家人口多地少,是不可能再单独去弄个麦场。娟儿家用的麦场是在靠南边的王地主家的地那里。王村的人很多都是在这里打麦子的。
王地主家的这块麦场很大,足足有两亩那么大,这要是搁有些人家那可是全家所有的地,不过这两亩地对王地主家来说是真不算什么的。据说,这块地是王地主的爷爷那时就有的,一直这么传了下来,村里人已经习惯了来这里脱麦子。
这个脱麦子可是个技术活。麦子割下来,得运到麦场上。这就需要收麦子的人家要抓紧抢收,这样才能占到地方,要不得等到别人晒干了麦子粒你才能接着用。因为是公用的,因而抢麦场,可是没少闹架。
运到麦场上,这就需要集中注意力了。接下来的两天就得靠老天爷了。麦子需要摊开来曝晒两天,这样晒干脆了的麦粒才更容易脱下来。这两天麦场得时时需要人看着,村子里有些不开眼的专门趁着这个时候偷麦子。所以需要人时时看着。
曝晒两天之后,就进入正式脱粒了。村里基本上每家都有一个圆柱形状的石磙,这个石磙圆面一定要匀滑,这样才好拉着前进。还要在石磙的中央弄个洞,穿进粗粗的结实的绳子,这样方便拉着石磙转。
这里条件好些的,家里有牛的,就可以把绳子直接系到牛身上,然后赶着牛拉着石磙开始碾麦子。不过这里大多数人家都没有牛,所以只能靠人拉着石磙碾麦子。就这样来来回回的,碾过一遍后翻过啦继续碾。这样来来回回,一遍又一遍的用石磙碾着。曝晒过的麦粒在石磙的碾压下就一粒一粒的脱落下来。
一般要小半天这样下来,麦粒才会差不多全部脱落。下面就需要把脱落的麦粒和麦秆分离开来,麦粒继续留在地上,麦秆就需要拖回家去留做烧火用。
脱下来的就是麦粒了,这些麦粒脱下来以后还没有完全干净。麦粒里还混着麦壳,这就需要把这麦壳和麦粒分开。这就需要借助风力了。用木的铲子,高高的把麦子扬起,在风的作用下,较轻的麦壳就会随风飘走,而较重的麦粒就会自然下落留了下来。就这样来来回回几次了,麦粒差不多就干净了。
下面就只剩曝晒装库了。这个不仅仅只是需要几天好的太阳,还需要有人不时的把麦粒翻腾一遍,这样才能让麦粒受热均匀,这样才能让每个麦粒都晒到阳光。这样,直到麦粒的颜色逐渐加深且硬实,这样的麦粒就差不多晒好了。麦粒必须晒得彻底干了才能装入库房,这样麦子才不会受潮发霉,这样麦子才能搁置的长久。
这个就是收麦子打麦子的全部过程。
要不就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啦!这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这里凝结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汗水啊!
四丫看着这热火朝天干活的人们就想到了这句诗,虽然还是在小学的时候学的这诗,四丫依旧能切实的体会到这其中的深意!这个时代的人又有谁能想到,在他们之后的今天又有多少人在浪费着这来之不易的粮食呢!
四丫不禁地惋惜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