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是冬日。
夏竹早早地起了,乖乖地喝了些粥,默默地等着。
冬月初一,河湾村照例有集市,每年的冬月初一、十五,腊月初一、十五,河湾村都有大集,附近的村子都有来赶集的。
方氏原先不打算去集上,“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哪儿能走得了那么远的路呢,免得磨磨蹭蹭累了你们。”只是无奈夏竹文佑缠得紧。
吕氏可不放心让方氏一个人留家里。“娘,你可有好多年没有瞧过这种大集了,这天儿冷飕飕的,瞧着就要下雪了,说不准说下就下了。往年有听说,有摆到河口村村口的,可热闹了,离着也近,来回也方便。”
一家子浩浩荡荡地赶集去了,遇上零星的几人,背着竹篓子,也都是去赶集的。因着唐大海一家子,老少皆去,难免有些拖拉,赶早的村里人,可能早就摆上摊,或是逛起集来了。
远远地便能听到阵阵吆喝声,孩子的吵闹声,大人的呵斥声,不绝于耳。
吕氏昨儿个晚上给了姐弟几个一人十文钱,夏竹打算狂购一番,装装阔。
“咱家的剪子倒有些钝了,这儿有个磨剪子、戗菜刀的,回头把家里的都拿来磨磨,出来得急,倒没顾得上那么多来。“吕氏看着一条四脚八叉的长木凳后面,有个磨刀的,正霍霍磨着把剪子。
“卖糖葫芦喽,糖葫芦糖儿多喽。”一大群孩子围着卖糖葫芦的,“想吃吗,找你们爹娘要钱去,2文钱一串喽,甜甜的糖丝儿喽。”一哄而散要钱去了。
“小竹子,想吃糖葫芦吗?要去买一串?”方氏问着夏竹。夏竹摇摇头,两文钱呢,吃个五串糖葫芦就没有。这才刚刚开始走,还是省着点吧。
“那咱还是先走着吧。回头再买。”方氏偷偷地小声地对着夏竹说道,“姥姥有带钱来,想要什么跟姥姥说,想要什么跟姥姥说,姥姥买。”一副我是土豪的模样儿,不过夏竹很是受用,跟着方氏逛起来。
“娘。你们几个慢慢逛,我跟大海趁今儿个大集,买些用得上的,家里也一直没置办过什么东西。娘。你有要什么的吗?”方氏摇摇头,让他们赶紧去。
夏竹看着吕氏转身而去的背影,“娘跟爹,就两个走了,就留下我们一群人。也不怕教坏小孩子。”方氏点了点夏竹的额头,“你这样的,还能教坏的?”惹得文佑一阵附和。
“老太太,你眉间有道喜气,好运将近。让我来给你卜一卦?”夏竹闻言抬头,来人穿着一身道袍,举着一张幡,幡上大大的二字。方氏回头指着这两字,小声地教着,“算命”。
自从文佑知道方氏多少也识得些字,一有机会便会让方氏教,方氏这会儿倒是直觉看到字了,先想着教教俩小的。
“老太太倒是个识字的,还真是有缘呢,让老道给你卜一卦,测测有啥喜事儿?”老道摸着一小撮山羊胡子,颇为赞赏地点着头,说道。
“老先生,要钱的吗?不管你算的准不准都没有钱的哦。我可是连糖葫芦都买不起呢。”
“黄毛小儿,跟你家大人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儿。老道是看这位老太太眉间有道喜气,特来给她卜一卦,不谈这些金银俗物,老太太高兴看着给点便行,让老道也跟着沾点喜气。”老道喝斥着夏竹,好似夏竹的话儿太过俗气,他只是想沾点喜气儿。
文佑忍不住撇撇嘴,“那还不是要钱的,我们自家都吃不饱饭了,谁来让我们沾点喜气呢,再说了,喜气被沾光了,那不是饭都吃不上了。”
“一群不识教化的小儿,老道不算你这卦了,不开化!”说着便举着幡,气冲冲地往前走去了,没了之前的半点道气。
方氏摇摇头,训着。“下次可不许了,老道也是好心要替咱算卦,咱不要算卦可好好说,切不可中伤人家,念你们还小,下次记住了。”夏竹知道村人都很迷信,自然是不管穷的还是富的,喜欢让算卦的到家里来卜上一卦,或者抽个贴儿,更别说家里遇上事儿的时候,好事儿坏事儿都要。姥姥说,这是仙风道骨,假不了。
文佑低着头,只是夏竹根深蒂固的思想,只觉得是假道士在骗钱,但是也不好忤逆了方氏。方氏难得说教,对这事儿方氏很坚持。“姥姥,那边的坐着的算命的才像个样儿,好像还是个瞎子,瞎子算命,瞎子算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