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关羽有些诧异,杨彪对孙绍这么客气已经让他不解了,怎么他的夫人还要对孙绍表示谢意?从来没听孙绍说过他和杨家有什么渊源啊。
几句闲话说完,杨彪扯上了正题,他询问关羽、孙绍对这次弭兵大会的意见。关羽对此知之甚少,他是直到天子下诏封他为骠骑将军,领南阳太守,负责南阳地区的安全时才知道的。现在杨彪问他,他也说不上太多,只是说了几句场面话,就把话头交给了孙绍。
孙绍收了笑容,严肃的看着杨彪:“杨公为政多年,又饱读经书,想必对现在的世事也有清晰的认识。我岳丈是带兵之人,沙场征战,他无往而不胜,可是朝堂权谋非他所长,至于我,我不过是运气好,小有战绩,只能为岳丈补阙拾遗,这朝堂上的事也不是我所能理解的。之所以请杨公来,就是想借重杨公的名望和阅历,真正促成这次的弭兵大会,还天下百姓太平,为伤痕累累的大汉赢得喘息的机会。”
杨彪见孙绍说得诚恳,一时没有说话,他捻着胡须沉默了片刻:“将军过谦了,关将军当世英雄,忠义无双,如果不是他,不可能出现今天这个机会。将军虽然年少,可是谋定而后动,见机而作,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使是多年官宦之人,也未必能有这份见识。说实在的,老夫到现在还有些不敢相信,总觉得将军背后应该还有高人指点。”
孙绍掩饰的笑了笑,老杨这才叫火眼金睛,如果不是前世看惯了这些尔虞我诈,不是多了几千年的政治权谋,他确实不可能把时机掌握得这么好。他笑了笑,解释道:“杨公过奖了,其实,我这么做只是出于一个商人的本能,并非有什么真知灼见。”
“商人的本能?”杨彪不相信孙绍的话,他盯着孙绍的眼睛,希望能从他的眼神里看了一些信息,但是孙绍的眼神很清澈,很坦然,一点退缩的意思也没有,反而让他不由自主的相信了他的话。
“不错,杨公应该也听令郎说过,我去南海,本不是去征战的,我是去做生意的。”孙绍侃侃而谈,说着眼下最让杨彪这样的士大夫不齿的话题,脸上却没有一丝不安的神色。“做生意其实和作战、从政一样,也讲究出手的时机,不同的时机出手,获利的情况可能有天壤之别。”
杨彪静静的听着,他忽然有些奇怪,他一辈子不愿和唯利是图的商人打交道,没想到今天却能坐在这里听一个年轻人谈论经商和为政的共同之处。
孙绍略微解释了一下经商中时机的把握之后,话题一转,又说到了弭兵大会:“绍不才,敢以经商再论这次的弭兵大会。商人之中也有几等人。最下等的商人只顾着眼前的利益,他们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看起来是赚了钱,但是他们的钱赚不长,赚不久,时间长了,终究会被人唾弃,最后无立足之地。好一等的商人,能够知道细水长流,留心积累自己的信用和资本,这样虽然赚钱不是那么快,但是他能稳步增长,但是他们的眼光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低进高出,同样是唯利是图。而更高一等的商人,则不仅要自己赚钱,还能让所有人都获利,这样的人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做生意,他的身边总有一帮能够和他同舟共济的伙伴,他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所有人都获利?”杨彪一下子捕捉到了孙绍要表达的意思。
“对,这叫共赢。”孙绍赞叹的笑了,人老成精这句话在杨彪的身上表现得是淋漓尽致。“只要杨公能找到一个共赢的法子,这次弭兵大会才可能真正的成功,天下才可能真正的太平。”
“难道只有利就可以了吗?”杨彪笑着反问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将军不怕别人说你是唯利是图吗?”
孙绍淡然一笑:“绍以为,天下之利,才是大义。”他顿了顿,又自我解嘲道:“再说了,我本来就是个商人,不怕别人说我是唯利是图。”
“那……将军又想从此次弭兵大会中获得什么样的利呢?”杨彪半真半假的说道。
孙绍翻身拜倒:“绍愿天子降诏,委绍组建大汉水师,乘长风,破万里浪,将我大汉威名扬于万里海域之外。”
杨彪愣住了,孙绍的话大出他的意料。古往今来,勤王保驾之功是最大的,不少人凭着这一功劳平地青云,大汉历史上就有小小的宦官因为保驾有功而封侯的。孙绍现在的功劳岂止是保驾可言,他简直是再造大汉,如果不是大汉有异姓不得封王的惯例,他的功劳完全可以封王。可是他现在居然只是要求天子下诏授权他组建大汉水师,远征海外,根本没有在大汉现有的疆域内取得什么利益的打算,这未免太离谱了吧,换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纵使杨彪久经官场,见识老到,他也没想到孙绍会这样想,所以他根本没有任何准备。
杨彪略作思索,有些明白了孙绍的意思,这次弭兵大会说白了就是分赃大会,在承认曹、孙、刘割据的基础上细分各人的势力范围,而孙绍原本属于孙权一方,不出意外的话,他的领地肯定要从孙权的势力范围内划出一块来,这等于损坏了孙权的利益,孙权肯定不会同意。为了促成弭兵大会,孙绍这是以退为进,先把自己撇出争斗之外,至少要消除孙权的怀疑。
且不论孙绍的心里究竟在做什么打算,他能这么想,至少是心有天下的表现,他宁愿放弃自己的利益,也要促成这次弭兵大会,这就是他口中说的大利。
杨彪很感慨,这个世风日下,人人想称王称霸的时代,一个以商人自诩的年轻人能有这样的胸怀,不管他是心甘情愿还是被逼无奈,都值得嘉奖。
“孙将军,你说的这个共赢之中,可包括天子?”杨彪似笑非笑的说道:“天子的利在哪里?”
“哈哈哈……”孙绍笑了,“老大人又何必来考我,眼前的这个局面,老大人洞若观火,陛下也是心知肚明,又何必遮遮掩掩的?不过,既然老大人垂询,绍也不敢藏拙,窃以为,大汉的火种不灭,便是天子之利。”
“那天子的政令不出宫墙,也算是火种不灭吗?”
孙绍皱了皱眉:“老大人是说,天下有道,政自天子出吗?”
杨彪点点头,两眼炯炯有神的看着孙绍。孔子的这句话出自论语,孙绍既然从张昭读书,这点基本功当然知道。杨彪并不奢望天下人能还象以前一样尊崇天子,但是他希望眼前这个孙绍是,这是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如果他真是忠臣,那么只要加以培养,他就是以后天子可以借重的一股力量。如果他和曹操那些人一样,那么就没有必要费太多的心思了。
“老大人,小子有一言,想请教于老大人。”孙绍沉默了半晌,忽然躬身一拜。
“将军请讲。”
“吕太公有言,‘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利者得天下。’何意?”
杨彪沉默不语。
“老大人以为,大汉四百年,可有一位先帝能以一人之力治理天下的?”孙绍的话变得很尖锐起来。杨彪眼睛一眯,一缕寒光一闪而没,随即又黯淡了。他沉默了好久,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老大人,文帝要杀惊马之人,张释之以汉家三尺律阻之,传为美谈。何以阉竖曹节一言,便可将普天之下的士大夫列为党人,禁锢终身?”孙绍直起腰,直视着杨彪:“老大人,大汉之火已经只剩下这一点火种,小子无能,穷尽心思,只能创造这么一个机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小子却是无能为力,所以请陛下请老大人不远千里赶到宛城主持大事。如果老大人此时此刻还只是考虑天子一人的权威,小子只怕这大汉之火终究还是还是保不住的。”
杨彪长叹一声:“我明白了。孙将军,你虽然不精细事,但是眼光之远却非常人所及。有孙将军这样的年轻人,是我大汉之幸啊。”
“不敢。”孙绍谦虚了一句:“小子无知,狂悖之处,还请老大人海涵。”
吃完一顿便饭,杨彪走了,他已经摸清了孙绍的意思,心里有了底,所以走的时候虽然有些失落,但是脚步却很坚定。关羽和孙绍将他送出门外,看着他上了车,急驰而去,关羽这才转过头:“奉先,你们究竟说什么呢,一会儿说做生意,一会说治天下的,这里面有什么关系?”
“嗯,怎么说呢?”孙绍挠了挠头,关羽虽然不是什么大儒,可是他和书呆子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属于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那一类。他想了想,解释道:“你读过太公的六韬吧?”
六韬是兵书的一种,关羽当然读过。
“六韬里面就有一句话,同天下之利者得天下。也就是说,谁能找到一个让天下更多人得利的办法,他就可以得天下。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谁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好处,谁就可以做天子。”
“怎么能这么说,那仁义道德还有什么用?”关羽怫然变色:“你怎么说来说去,还是一副贱民的嘴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