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的大豆价格要比大米高一点,但是也高不到哪儿去,毕竟以填饱肚子为首要任务的年代,在百姓眼中粮食是第一位,其他的东西哪怕再贵,跟自己关系也不大——可以不买嘛!
晋宇与高句丽协议高明的一点就是在一斤大豆换三斤粮食上,这年头可没有国际援助一说,更没有做跨国粮食生意的。假如说一艘船载重10吨,全部存放粮食,按照粮食一文钱一斤,利润率100%算,一艘船跑一趟盈利20000文,也就是20贯钱,估计人力成本都被够!如果存放瓷器或者丝绸呢?恐怕拿出三五件去就能轻松盈利20贯钱。再说商人是逐利的,他们面对的人群是贵族、有钱人,如果有商人说装上一船粮食做跨国生意,先不说有没有人跟着、会不会有人骂他脑子秀逗(这时候没有汉奸一说),即便是运过去了,恐怕也没几个百姓会买,因为他们穷的都吃不上饭了,怎么会有钱买粮食?钱都在贵族手里呢!然而以物易物就不同了,百姓只要肯吃苦种地,哪都不用去,用地里的产出就能换来粮食,谁不乐意?晋宇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提出了一斤换三斤,这也是最为吸引泉盖苏文的一点,作为个人他也不会做用粮食换粮食的买卖,操心费力不赚钱,但是上升到国家层面,代表意义就不同了。
晋宇曾想过一个问题。以举国之力生产大豆,自己能吃得下吗?后来一寻思,自嘲自己很幼稚。一斤换三斤对高句丽来说有很大诱惑不假。但一个国家不可能完全相信晋宇,先期会少中试探为主,后期稳定后再加大推广力度,中间的过渡时间,自己完全可以利用肥皂的高利润吃下大豆,等李二爷哪天高呼去打丫的,自己还能利用储存的大豆维持两三年的肥皂供应。这就为后面再次寻找生产原料留出了时间。
李二爷轻飘飘一句话,晋宇又用了六七天才将计划书改完。中间还让陈瑞大肆收购火碱。要说晋宇这个计划的弱点,恐怕只有火碱了,这年头只有天然提纯的火碱,晋宇倒是想用电解法生产工业用碱。但想鼓捣出电的难度比征服全世界小不了多少,根本就不现实,所以晋宇还是老老实实的寻求起供应链。家里的作坊已经走上正轨,那帮掌柜的有些大材小用了,正好忽悠出三位年轻的掌柜直奔火碱的产地。在后世,火碱的价格不高,但应用范围非常广,在唐朝,应用范围就很窄了。所以价格也不是很难接受,相比较肥皂的利润,可以忽略不计了。
更无耻的是。晋宇给三位掌柜的启动资金是各参拍方的保证金……晋宇平时只是带些散碎银子,还是第一次见正规的官银。上次卖给慕南塑料股子的时候,慕南也是着实坑了晋宇一把。银作为这年头的流通货币,一般商人是不接大量私银的,私银成色不好,而且再流通比较麻烦。需要支付官府一定的手续费,而上次慕南支付给晋宇的正是私银。事后晋宇知道了也没生气。反正是自己赚了。
这官银做工并不美观,样式也不太一样,有的是饼状,有的是银铤,不过上面都有官府冲压上的字迹,表明这银子是什么地方、哪一年铸造,体重多少两。晋宇琢摸着可能是为了防伪或者有据可查,也可能是这年头政府的公信力还不错,有了这些字迹就表明足两,可以放心用……
进了十一月,老天爷赏了大地一层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但太阳公公出来露了小半天脸,就成功的将土路变成了泥路,每逢经过这段泥路,晋宇都会默默吐槽李二爷:都来过多次了,也不知道拨点公款修修路,哪怕是不修路,给我一个修路许可证也行啊,我自己修,然而天不遂人愿的时候很多。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晋宇下班后全副武装,骑在马上仍能感觉到北风的亲切问候。走到庄头,踏上水泥路面,晋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水泥路面被庄户扫的很干净,过往路上自觉地靠右侧行驶,路边偶见调皮孩子堆的雪人,憨厚可爱,这全是自己教化有方,都是自己的功绩,李二爷再赏点钱把路修好都不为过……
晋宇那股自豪之火刚烧起来就被人打断了,面生的很,自己不认识。
“晋博士,在下范阳卢氏卢子期,还请晋博士赏脸一叙。”卢子期站在路边,并没有挡路,只是站在一旁跟晋宇打招呼。
“幸会幸会。”晋宇下马跟人家打招呼,这年头在姓氏前面加地名的都有点来头,比如门阀……也许这几天凉的参拍方有点惨了?看把这娃冻得,脸色铁青还面带微笑,为了所谓的礼仪都没把手放在嘴边哈气取暖,不过这娃穿的也太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