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窝蜂在手,天下我有啊……”
下午二时,沙河北岸轰鸣不断,十门一窝蜂的加入,使得红衣的炮火终于能有效遮蔽对岸,在清兵防线上打开一面接近一里宽的口子,不必守住对岸的制高点就能安全铺设浮桥。
张震南满心舒畅,拍着那位炮兵翼长的肩膀,赞不绝口,甚至认为有了一窝蜂,红衣再无敢于密集阵战之敌。
翼长略有些尴尬地道:“统制,这桥最好快点架……”
话音刚落,就见几发火箭弹在河面炸响,惊得桥工们爬倒一片,还有好几个果断的直接投水了。
“大半火箭弹存了一年多,过海时也有不少受潮的,之前都是挑着状况最好的用,现在……”
翼长挠头解释,张震南这才明白一窝蜂还真不是包打天下的利器,缺点太多了。
第一是有效射程太近,也就百丈左右,堪堪能打过沙河,覆盖河对岸前沿壕沟。这个距离,圣道二十年式线膛枪都已经能够到,原因是两方面的,以黑火药为基础调配的推进剂不够给力,难以作出更大的火箭,射得更远,此外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陀螺稳定技术,就靠弹簧撑起的尾翼稳定,一百丈偏差十丈,二百丈估计要偏差五十丈,没了一点准头。
第二就是翼长重点提到的火箭弹存储运输问题,黑火药含硝,很容易受潮,即便采用各种措施,可存储超过一定期限,推进剂和炮药就会失效。如果是走水路运输,影响更严重。
威力并未超越手雷太多等等还是次要缺陷,火箭弹因为是采取药柱技术,危险性高,工艺复杂,成本昂贵。一发火箭弹的造价接近十两银子,比三寸线膛炮的炮弹还贵一倍,这也是一窝蜂始终没正式列装的关键原因。
总结而言,一窝蜂就只能在特定场合发挥特定作用,西域轮台决战是一例,刚才炮火突袭清兵也是一例,不得不说,张震南身怀老上司谢定北的传承。运气很好。一窝蜂早到或晚到,都不会获得这么好的机会,偏偏就在清兵施展全力冲击制高点的时候赶到,至少上千清兵挤在一起。毫无遮掩,活活成了地毯式轰炸的靶子。
“说得也是,真就只靠你们打天下了,咱们步兵就要歇菜了。”
张震南既失望又欣慰,眼见一窝蜂的射击越来越没准头,甚至出现越来越多的哑弹,他决然下令,步兵再度过河。与南岸火炮协同,稳稳守住桥头堡。
即便一窝蜂渐渐哑火。清兵也没敢重新聚起来冲击桥头堡,热气球的观察哨报告说,清兵已经退到两里之外的防线上,正在调整部署,看来已经放弃了跟红衣决战滩头的企图。
下午五时许,三座重型浮桥终于搭好,在桥工们的欢呼声中。一面面战旗引导着一**红衣过河,一辆辆炮车也踏过稳稳当当的浮桥,在沙河北岸构筑起炮兵阵地。
张震南也过了河,查看已经只能以“遗址”称呼的一处制高点时,恨恨地道:“这是哈达哈的最后时刻了吧。”
从六日到七日,一零九师伤亡近千,其中阵亡接近三百人,一半就丢在北岸这座山坡上。对张震南来说,代价已是极其惨重。但哈达哈的武卫军右翼还能守在北岸防线后方,没有整体溃退,顽强至此,也大大出乎张震南乃至盘石玉的预料。
武卫军右翼战死者估计已超过三千,伤者无数。按军情部的资料,这支部队兵力最多也就一万三四千人,这么一算,武卫军还活着的官兵恐怕是人人带伤。换作红衣,打到这地步,部队主官、天刑社和圣武会的导师们也需要竭尽全力,才能维持住部队建制,除非是陷入死地,否则再难打下去。而哈达哈的将旗不仅还飘扬在防线上,防线后,清兵还在集结待战,让张震南也揣上了三分忌惮。
哈达哈分明可以退的,他已经竭尽全力了,英清交战三十年,除了当年西山大营汉军营在江西给英华制造了相当威胁外,能让统制级别将领恨得咬牙切齿的清将,就数眼前的哈达哈了。能在与精锐红衣正面相抗的战斗中,让红衣出现上千伤亡的清将,更只有哈达哈独一人。
果然不愧是屠了吉林一城的鞑酋……
张震南怀着这样的感慨,下令了谨慎推进的命令,过河后的一零九师主力非但没如猛虎下山一般扫荡北岸,反而如临深渊,步步提防。
火炮扫荡,步兵推进,六时许,一零九师才向北岸纵深前进了一里多地,确认清兵没在丢弃的防线上设有伏兵,埋下巨量火药。此时距离北岸最后一道防线已不到百丈距离,防线上,相信还有数千清兵正蓄势而发。
一道道横阵展开,一门门火炮出列,二十斤乃至三十斤火炮在后方不断发威,飞天炮开始测距定位,就连那个一窝蜂炮翼,也挑出了最后一批状态良好的火箭弹,将炮架设在步兵阵列前方。
四斤炮、八斤炮和飞天炮在阵列前方轰响,宽达三四里的防线上泥土飞溅,烟尘喷薄,呆在防线上的清兵只有两个选择,冲出来对战,活着转身奔逃,继续缩在壕沟里的下场只有一个,炮声停止时,红衣步兵的大潮将会把他们藏身的壕沟冲刷得干干净净。
张震南正眯着眼睛打量清兵防线,一面旗帜猛然穿透烟尘,出现在幅面宽达三里的红衣阵列前,那是一面黄底双龙抱珠旗,硕大的白底圆圈中绣着一个“哈”字。
哈达哈的将旗,此人竟然亲自率队冲锋了……
将旗下是一股聚作箭头的人潮,当人潮驱散烟尘,清晰映入英华官兵眼里时,所有人眼瞳都是一缩。
冬帽、花翎、金黄镶边的青黑中袄、皮靴、短铳、腰刀,冲在最前面的清兵竟然都是官!
数百名军官引领着足足三四千人马,自一里开外,向严阵以待的红衣发起了决死冲击。
昨夜和上午时,对手的疯狂反扑毕竟只是掷弹兵和少数单位领教过,而此时是武卫军和整个一零九师的最后对决。对手所表现出的悍勇和壮烈,是一零九师大多数官兵从未领略过的气势。官兵们绝难相信,对面是已穷途末路的满清鞑子,似乎他们面对的是百多年前萨尔浒和大凌河战场上的后金鞑子。
就在一零九师红衣的气势为之一夺时,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站出来了,正是之前在鞍山驿堡监刑的总士长,他立在最前线,背对着鞑子。呼声传遍整个阵列。
“豺狼已经走投无路!这是最后的疯狂——!”
苍老呼声带起了红衣们的心气,是啊,对面的鞑子是武卫军,他们在辽东大肆屠杀汉人。已被陛下宣判死刑,这道命令已是敌我皆知,这股鞑子已没了退路。
没了退路的人还有各种心思,可对方不是人,是嗜血的豺狼,退无可退时,更要暴起齿爪,亡命一搏。
可自己是人啊,人怎能怕豺狼……
张震南策马出列。振声喊道:“儿郎们!前方就是屠了吉林城的豺狼!杀狼——!”
“杀狼!”
一道道阵列高声呼喊, 不多时,“杀狼”的喊声回荡在沙河南北。
嗵嗵嗵……
重炮轰鸣,一发发实心圆弹划空而过,在前方敌军人群中碾过一道道血痕。
蓬蓬蓬……
飞天炮轰响,六斤、十二斤、三十斤不等的开花弹拉着弯弯弹道,绽开团团浑浊而血腥的礼花。
咚咚咚……
阵列前的四斤八斤炮开始欢唱。炮弹以平直弹道射入敌军人群中,打透一条又一条死亡之线。
嗖嗖嗖……
冲击人群接近到百丈内时,一窝蜂也发话了,在其他火炮爆起的大团礼花中,火箭弹就像是点缀其间的星光,密密麻麻的不绝绽放。
大地震颤不定,前方烟尘不断转浓,但那面黄龙将旗还顽强地屹立着。似乎永远不会倒下。
这仅仅只是错觉,八月七日下午六时二十五分左右,一发开花弹在黄龙将旗上空炸开,像是展开了一顶钢铁焰火之伞,连将旗带人一并罩住。
隔了十来秒,那将旗再摇曳着立了起来。旗上已千疮百孔。
大旗下,哈达哈与部将们个个衣衫碎裂,皮肤焦黑,血痕道道,他们相互呼哧,强撑着不让自己倒下。
“摇、摇旗……”
哈达哈半边脸都像是被烧焦了,露出了白森森的牙根,他艰辛地发出模糊之声,一只独眼还闪着坚定的光芒。
继续冲、继续战斗,我哈达哈倒下了没关系,武卫军右翼全军覆没没关系,阿桂还在战斗,兆惠的中军也动了,应该已潜入到红衣侧翼,要在我哈达哈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