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曾多次向“满洲国”方面提出抗议。到了5月,也许苏联认为只提抗议无济于事,于是派出少数兵力在二岛登陆。
这时关东军调集一个师团的兵力到这里,苏联也调集了炮舰、炮艇。于是两军形成对峙。本来日参谋本部认为,对这样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岛。不值得倾注兵力,采取了不扩大的方针。但是关东军不满这一消极态度。6月30日。竟独断专行地擅自向苏联炮艇开火,击沉了其中一艘。于是日苏冲突加剧。1938年7月1在西伯利亚与东满、朝鲜北部接壤的地方,日苏两国再度发生激烈的军事冲突,便是著名的张鼓峰事件。
随着双方的冲突加剧,苏日双方在边界集结的军队也越来越多,但是随着日军在中国华北华中地区的进攻受挫,尤其是陈锋所部的强势崛起,令日军大本营赶到了莫大的危机。尤其是陈锋所部与苏联之间的关系越加的密切,大批武器装备通过新建的绥蒙公路运入中国,这种危机愈加的迫切。于是大本营的很多高级军官已经开始在沙盘上推演苏蒙联军与陈锋所部联手向关东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沙盘推演了。而且推演的结果很不理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关大本营迫切要打破这种局面。而打破这种局面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消灭第八战区,日军大举攻占察哈尔以及绥远。在战略上形成对外蒙古的包围。第二个办法就是将外蒙境内的苏联军队赶出去或者是直接消灭。
于是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命令所属务兵团司令官要执行“满苏边境纠纷处理纲要”。这个纲要主要内容是:
“我不犯人。也不准人犯我”,这就是关东军对待边境线的根本立场。如果要突袭并歼灭越境苏军(包括外蒙军),则可以“暂时进入苏联境内”。
2.在边境线不明确的地区。各地防卫司令官可以“按自己判断划定边境线”,并要明确告诉前线部队。
3.一旦发生纠纷,要求前线部队“断然采取坚决果敢的行动”,至于对由此而产生的事态进行处理的收拾局面,要“信赖上级司令部”。从以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要用武力解决纠纷的思想,现在比过去更明显了。这样一来,只要当地军队忠实地执行司令部命令,或者苏联方面不作出让步,就不可避免地迟早会在为境上发生一场大的冲突。
日军如此强硬的态度最终引发的后果是冲突更加的激化,就在这份纲要下达不到一个月之后,数十名外蒙骑兵过哈拉哈河进入诺门坎布尔特.欧波西南约十五公里的地方。“满洲国”警备队立即把他们赶回西岸。
随后,外蒙骑兵再次进入东岸,并同“满洲国”警备队进行交战。北方的摩擦越来越频繁,这让关东军司令部以及华北方面军的压力陡增,如果关东军决定于苏联远东方面军开战,那么华北方面军肩上的责任就重大了,不但要负责本地区的防御工作,同时还要做好随时增援关东军的准备,此外还要牵制第八战区向苏蒙联军增援。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关东军那边的事情还没解决,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又向华北方面军下达了命令,派遣军当局要对国民政府武汉行营发动第二次全面进攻,要求华北方面军派出有力部队向支那第一战区、第二战区发动进攻,以牵制河南、山西、陕西境内的支那军队。为了加强华北方面军的兵力,大本营命令将新编成的独立混成第7、8旅团编入华北方面军直辖;将独立混成第9旅团编入第1军;将独立混成第6、10旅团编入第12军。
虽然一下子增加了5个步兵旅团的兵力,但是彬山元并没有感到丝毫的轻松,华北方面军虽然有三十多万大军,再加上近十万皇协军,合计40余万人。但是他们却要应对国民政府三个战区的压力,第一战区自不必说,程潜四十多万大军据守中原之地,对山东江苏虎视眈眈。
第二战区刚刚收复了太原,三十多万大军兵锋正盛,大有将剩余日军赶出山西的架势,实力不容小觑。
最重要的是陈锋的第八战区,根据情报部门这段时间收集到的情报,支那第八战区的实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帝国的预计,根据破译的不完整的电报,支那第八战区最少有10个整编师以及大量的附属部队,兵力至少有三十万人,甚至更多。另外第八战区已经在支那绥远、察哈尔两省建立起了普遍的兵役制度,随时可以武装起数量庞大的新兵部队,对于方面军的威胁最大。
除此之外,盘踞在鲁南、豫东的支那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据山势而固守,皇军几次围剿都铩羽而归,这等于在皇军胸口放了一颗钉子,随时可能对第十二军发起致命一击,不得不防。
外部险恶的环境令彬山元大将颇为纠结,一旦派遣军司令部与关东军司令部同时发动战事,他的华北方面军可就进退维谷了,支援北方的战事就无法支援南方,反之亦然。如果两方都支援,那么老巢很可能就会被支那人端掉,难啊!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