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使用当前的技术,最大限度的使用已经掌握的最新技术。而且最大限度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这些战争理念在任何一所还算称职的军校中都是这么教育的。然而把这些教育,这这种认知,通过实践彻底融入一支军队骨髓的,融入一支军队灵魂的,并且把这些用一种军事理念提炼总结的,在陈克的历史上只有解放军一家。
其他的军队就只能似是而非的去做这些。吴佩孚统辖的第四军是一支英械部队,吴佩孚是个好学的人,战前他也学着工农革命军的模样挖掘了一些战壕。这些战壕在日军疯狂的炮击下的确起了不小的作用,若是按照以前北洋军的做法,步兵们成集群的待在一起,在密集的炮火中,伤亡绝对不会小。
日军和北洋军都缺乏弹药,即便是日本海军也一样。随着炮弹逐渐开始稀疏。吴佩孚作为进攻方的指挥官率先发布了冲锋的命令,北洋军的先头部队跑出战壕,向日军方向摸了。
战斗最初的损失都是在这些火力试探中产生的。哪怕是冷兵器时代,先锋部队也是精锐部队,他们要持续不断的试探敌人的“杀伤力投放能力”,如果的杀伤力投放能够压倒敌人,就要不顾一切的打入敌人的阵列。北洋军被日军打倒,北洋军开始向着日军的火力线射击,日军也有人中弹倒地。于是更多日军加入射击行列,北洋和日军纷纷有人中弹后或死或伤。
北洋第四军装备的制式武器是进口的著名英式李恩菲尔德步枪。这款步枪装弹量大,射速高。挺合适北洋军那种讲悍勇,轻科学的特色。从湘军时代就开始的密集步枪齐射曾经在甲午战争的朝鲜屡次几乎要压倒日军。这次也不例外。日军没想到北洋军一开始就能有如此猛烈的火力。一竟然被压制住了。直到日军的重机枪开始猛烈射击,才稍稍的遏止住北洋军几乎狂热的攻势。不过此时一部分北洋军已经逼近了日军的战壕。单靠火力已经不可能阻止这些北洋军杀进日军阵地。
“杀叽叽!”日军也拿出了屡试不爽的刺刀冲锋的办法。在甲午战争中日军对此屡试不爽。日军官兵挺着刺刀从战壕中爬出来向着北洋军冲了,他们希望能够延续前辈的荣光,一举用肉搏战干掉北洋军。
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特点在于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和盒形可卸式弹匣,后端闭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装填子弹速度比较快;安装固定式盒型双排容量10发弹匣装弹,提高了持续火力,是实战中射速最快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枪机行程短、操作方便的优点。曾经有过德军误以为全部装备了李-恩菲尔德步枪的英国阵地上装备了重机枪的事例。
日军的步枪顶多就是五法。北洋军奔跑中射速反倒不快。日军在阵地射击的时候大占便宜,等到真的进行刺刀战的时候,北洋军的步枪里面还有剩余的子弹,日军的子弹已经打尽。这下双方的优势立刻逆转,在北洋军密集的火力中,冲出战壕的日军如同被近距离枪决的囚犯一样被打的血肉横飞。北洋军素来“以勇气胜”,有的就是这一鼓作气的悍勇。眼瞅着打开了缺口,发声喊,北洋军端着步枪就杀进了日军的阵地。
有人曾经讨论过一个问题,象棋布局在时候最有威力,一般的回答就是“最初的布局最完美,最有威力。”
防御阵地也是如此,最初的布局中可以考虑轻重火力的配合,可以考虑部队梯次,各种能够设想的战争局面都可以考虑到。一旦阵地被突破,那么原本阵地的优势顷刻就能变成劣势。轻重火力的梯次搭配,面对混战的局面会轻易失去作用。例如极易行动与传递命令,极易调整射击密度与方向的笔直战壕就变成了混乱的根源。步枪射程最少也有五六百米,笔直的战壕,变成了一枪就能打穿的战壕。
解放军的强大原因之一,在于他们能够发动几乎完美的进攻,在进攻发展中能让整个进攻态势越来越强大。而防御的敌人,一旦被突破,就只能越来越糟糕。这就是这支军队百战不殆的原因之一。
从哲学角度来讲,这支军队的指挥理念中“坚信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解放军的走作战,就是让变化的战场向着越来越有利于解放军的方向发展。毛爷爷曾经讲过,“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吴佩孚没有聆听过这位伟人的教诲,也没有在人民党的军校中接受过包括《实践论》与《矛盾论》在内的全套哲学以及军事学的相应教育。吴佩孚秉持的不过是很传统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理念。但是中国这个简单的理念,限定在某个特定环境中,却阐述了关于运动的世界中从量变到质变的理念。
见到第一波攻击得手,吴佩孚立刻命令后续部队向突破口跟进冲击。而两翼部队加大压力,试图创造出更多突破口。
日军的军事研究也不是吃干饭的,即便突然遇到挫折,日军的大炮立刻就加大了射击的密度与速度。射击的方向是吴佩孚的增援部队的必经之道。即便是被北洋军在某一部分上占据了优势,冲破了日军一线防御体系的一部分,日军整体的兵力与火力相对这部分北洋军还是占有全面的优势。只要能够阻挡北洋军向这个缺口中继续投放军力,只要能够阻止北洋军的继续进攻,日军迟早还能恢复最初的防御体系。
如果日军面对的是师承解放军的工农革命军,工农革命军已经会把出发地点最大限度的向日军方向靠近。运动战中最精妙的一点就是“前沿运动”。这不仅仅是把部队运动到敌人的“眼皮底下”,还包括确定进攻路线,而且不是仅仅一条进攻路线。
可吴佩孚的能力到此就到了极限,他也确定了两条以上的进攻路线,日军却对这些不用太费劲就能确定的进攻路线有所防备。炮弹雨点一样落在这些路线上,把第二波出击的北洋军炸的凌空飞舞,炸的粉身碎骨。北洋军连着派出去了两个营级单位的进攻兵力,在半路上就被日军的炮火打得七零八落。随着的流逝,攻进日军阵地的北洋军官兵或者英勇的战死,或者被俘。
日军阵地上的喊杀声逐渐停息,日军的炮火逐渐停了下来。在双方暂时停止战斗的时候,海风逐渐吹散了弥漫在战场上的硝烟与尘雾。吴佩孚举着望远镜望向对面的日军阵地。却见日军阵地上被推出了不少人,从青色的军服上能够确定这些人是北洋军的官兵。没等吴佩孚弄明白日军在搞玄虚,却见这些北洋军官兵背后站起了端着步枪的日军,吴佩孚看到日军的枪口喷出了子弹发射后的烟雾,日军前面的北洋军官兵们纷纷倒地。吴佩孚这才明白,方才日军把被俘的北洋军官兵推出日军战壕,就地枪杀。
“操你祖宗!”看到这景象的北洋军,包括吴佩孚在内的不少军官和士兵都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可不管骂,第一次由北洋军精锐发起的攻击战还是失败了。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