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直接找到了县衙,要求见苏天成。
一段时间过去,商贾在江宁县,得到了县衙的照顾,生意做得很是不错,他也清楚了苏天成的身份,也知道为黄在胜传递的信函,内容不一般,当然,在既得利益的面前,他是拼尽全力,要好好的为黄在胜传递信函的。
因为在江宁县做生意,所以说,传递信函方便很多了,商贾的家人和下人,时常往来于江宁县和山海关之间,随时都可以带来信函的,这些信函,没有通过驿站,一律都是依靠商贾的家人和下人带来的。
苏天成没有给黄在胜只言片语。
苏天成拿到了信函之后,心里咯噔了一下。
按照约定,信函的封面,如果画有一个黑点,表示为一般的情报,如果画有两个黑点,表示重要的情报,如果画有三个黑点,表示紧急军情。
他没有丝毫的耽误,迅速进入县衙的密室。
打开了信函,仔细看过之后,苏天成的手有些颤抖了。
一直以来,他觉得形势还是不错的,江宁营能够安心的进行训练,自己已经联系好了宋思军和万成贵,两人愿意和江宁营绑在一起,而且两人还动员了好几个大商贾,他们都明白机遇和危险是共存的,危险越大,需要付出的越大,得到的收获就是越大的。
粮食是生产很好,眼看着今年要再一次获得丰收了,县衙准备收购一百五十万石粮食。其中的一百万石,悉数交给江宁营。
闫子章、郑克友、蓝桥正等人。慢慢的熟悉了县衙的事情,毕竟是朝廷的官员,有着扎实的基础,自己就是离开江宁县了,也不用担心江宁县今后的发展了。
中兴学社更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东林书院和复社,已经是彻底的沉默了,几乎没有发出来什么声音了。优于刘宗周、黄道周两人的影响,已经有一些东林书院和复社的士子,慢慢的开始加入到学社里面来了。
如此好的基础,若是能够多维持一段时间,肯定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
苏天成不想太多的流血,改变社会的某些状况,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但这个代价,不能够太大,穿越之后,苏天成的心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某些文人或者是历史学家,嘴里轻描淡写的说什么历史的进步是必然的。王朝的衰亡是正常的,只要能够保证社会的进步,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姿态,这种高高在上的总结,表面上显示出来自身的清高有学问。是苏天成最为痛恨的。
依照这些人的观点,什么文天祥、岳飞之类的人物。算什么民族英雄啊,王朝**了,让人家推翻就是了,异族入侵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家带来了文明啊。
苏天成当然不会被忽悠,他想到的改革,是通过文化渗透,进行改革,也就是所谓的和平演变,通过最小的代价,达到让社会发展的目的。
大明朝面临的危险太多了,稍不注意,自己就会随着这个王朝的倒塌,变得一无是处了。
黄在胜的这封信函,说出来的消息,令苏天成嗅到了危险的味道。
后金已经集结军队出发了,规模很大,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统一漠南蒙古了,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可能要进入宣府、大同一带了,因为他们要求黄在胜提供宣府、大同一带,以及周边的情况。
黄在胜估计,后金军队,可能侵袭宣府大同一带的时间,应该在六月底到七月初。
这个时间点,太敏感了。
要知道,朝廷正在集中大军,剿灭陕西境内的流寇,战役到了关键时刻,皇上和朝廷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陕西一带去了,而且这次征伐的规模很大,调遣的军士很多,钱粮的开支是巨大的,眼看着可能要取得胜利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后金准备入侵了。
这岂不是打在了腰眼上面了吗。
苏天成感觉到,后金选定的时间,绝不简单,可以说,朝廷调遣军队,剿灭流寇的事情,他们肯定是知道的,既然以大明朝作为对手了,大明朝的内乱,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眼看着大明竭尽全力的剿灭流寇,他们其能够坐视不理,在这样的时候,带兵出击,攻打大明的边境地方,能够造成很大的恐慌的,弄得不好,朝廷要抽调军队,迎战后金的八旗军了,流寇的压力自然减小了。
何况流寇选定的地点,北直隶的宣府和山西的大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