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二章——入闽战功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图海一句关于清军入闽所谓大战“大抵都是定亲王夸大其词、以图军功的谎报”的定论,直击多年以来清军业已形成的“天下独尊”的习惯认识,怎么能让在场的各位满洲大臣一时间就轻易信服?

    但图海却好似心中笃定,见到吴拜被自己气得晃晃悠悠,急忙十分热情地上前搀扶,却被老吴拜十分干脆利落的抖落袍袖,不再理睬。

    “吴老大人切勿动怒,晚辈说的却是实情。当年皇上尚在冲龄,朝政也被睿亲王多尔衮把持。今日也是到了大白真相的时候了。至于之后如何,是顺其自然还是拨乱反正,自有主子圣裁,我等做奴才的,却是需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是?”图海就干脆站在吴拜的身边,好言好语劝解起来。话虽然冲着吴拜,道理却是说给所有人听的。

    “嗯,图海言之有理!朕对当年的许多政务,至今还不是十分明了,今日诸位爱卿就和朕一起听听图海的说辞,也算是拾遗补缺。至于后事如何,朕自然是要和诸位好好商议再做决定的。”

    闻听说到多尔衮把持朝政,福临一下子坚定了让图海和盘托出的决心。毕竟,博洛所作所为,是不是有多尔衮在背后指示,可能永远无法从死人嘴里的到答案了。但,真相却是要弄清楚的。

    “奴才遵旨。”吴拜无奈之下,只好服从皇帝的意思。众人也只能忍住到了嘴边的对图海的种种诘难。

    “奴才谢过主子!”图海心中激动,也是用自己往日绝少采用的“奴才”、“主子”的称谓感谢福临。

    “说吧。”福临满怀期待的看着图海,准许他畅所欲言。

    “皇上,吴大人刚才提到了八旗入闽历次战役,那奴才就逐一分析一二,其结果自然是皇上您来决断。”

    “好!”

    “嗻!奴才通览朝廷和南明伪政当时之文书,梳理之利才得以如此确定。那就先说仙霞岭之战吧。”图海从容淡定。细细道来——

    仙霞岭是闽浙边境第一大关,也是从浙江到福建的必经之地,凡往来闽浙暨之京师者。以其路捷而近,莫不争趋焉。这里的山道陡峭。只能过一人一马,自古以来,入闽者多苦浦城山路。 因此,在这里设关置兵,足以挡住外来雄兵。

    仙霞岭的地位如此险要,自然成为隆武帝的防御重点。早在隆武称帝之际,便派郑鸿逵率部驻守仙霞岭。进攻徽州的清军,曾被打得大败。此后,郑鸿逵与隆武帝的战略发生矛盾,隆武帝要求郑鸿逵大举进攻。郑鸿逵认为:防守尚可,进攻是自寻死路。二人的矛盾最终不可调和,隆武二年三月二十五日,郑鸿逵因隆武帝不肯采纳其意见,弃军而走。剃发为僧,所谓“关门守御俱驰,而有输款清朝者矣”。造成隆武二年(顺治三年)三、四月间,仙霞岭无人把守。

    隆武帝失去郑鸿逵后,不得已依重郑芝龙。同时。为了牵制郑芝龙,隆武帝还派出了文官作为监军,“以乡绅张调鼎同道臣赵秉枢扼守永定关、谢绍芳同府臣周维新扼守大安关、黄大鹏同台臣郑为虹扼守仙霞关;务要调和兵民,侦御奸寇,与守关兵将有功同赏、有罪同罚,违者三尺不宥。”六月份,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巡关御史郑为虹叱责平夷标下将官陈俊、邹太争夺船只,芝龙密诉于上。上曰:‘干戈宁谧,全藉文武和衷。为虹叱责,亦是代卿约束,卿幸勿芥蒂。应以王臣、王事视为一体,等于同舟,尤所殷望’。”六月十六曰,“平夷侯郑芝龙调曾德回守仙霞关,上从之”。由此可知,迄至六月份,郑芝龙尚直接管辖仙霞岭的守军。

    隆武二年五六月间,郑芝龙因陈谦一事与隆武帝的矛盾激化,而其个人也于六月中下旬被派到福州去监督本年度的科举考试。郑芝龙离开闽北后,防守仙霞岭的闽军实力薄弱,《隆武纪略》一书记载:“芝龙仅留兵二千人,分守松关、崇安及政和、松溪、寿宁等处。”上述四县一关皆位于福建边境,总共二千人的部队分守四个县,实际上根本没有力量。郑芝龙退往安海之后,七月份,他进一步将他所能调动的郑家军全部撤回沿海,使得仙霞关完全空虚。这显然是郑芝龙策应清军的一个布置。

    在这一背景下,八月十三日,清军过仙霞岭时,仙霞岭已是“守者无一兵”,“清骑遂从容过岭”。福建方面记载,清军八月十三日过仙霞岭,十七日占浦城县,前后用了五天时间。由此可知清军基本是在行进间顺利占领浦城县,没有受阻。所谓清军在仙霞岭大战黄鸣骏根本是不可能的。

    “皇上,这一事实证明,图赖等人所谓大战仙霞岭、攻克浦城等等战功完全是子虚乌有。”图海详尽的史料论证,听得所有人触目惊心,却无力反驳。

    “嗯!”福临信服的点了点头,示意继续。

    “我们再来看看分水岭之战及后续战事。”图海旗开得胜,大受鼓舞,一口气说了下去。

    分水关是福建与江西边界的一道大关。位于闽北崇安县与江西铅山县之间。明代的旅路指南记载了从崇安到铅山的山路:“四十里至大安驿,有望郎回山,其石似妇人手牵子立在山头,常有云雾,人常不见。若见,大吉利,对过吉门关但七站陆路,若取小轿,与弟子男子俱仔细,或至五六十里,便走此七站。……此一站俱山路。二十里至分水关巡检司。在岭头。有为闽中首地,回字。过江地界四十里车盘驿,一里至于规岭,下有子规铺,五十里至鹅湖驿,铅山县管。”由此可见,分水关山路要走数日,也是一道险关。若明军认真防守,清军很难突破。

    清军采取的策略是:分兵略福建,攻分水关。破明唐王将施福,入崇安。斩所置巡抚杨文英等,下兴化、漳州、泉州。” 施福是郑芝龙家将之一,他的部队是郑芝龙所部的中坚。他主要在崇安县分水关外的铅山河口镇驻扎,并在这一带作战,以掩护分水关。假若施福一直在铅山驻守,清军从分水关入闽,一定要先打败施福所部。然而。隆武二年,陈谦被隆武帝杀害之后,郑芝龙即离开延平府,“芝龙既回安海。守关将施福声言缺饷,亦撤回安海。仙霞岭二百里间,空无一兵,惟所遣守关主事及内臣数员侦探敌信以上闻耳。”

    由此可见,施福已在清军入闽以前。遵郑芝龙之命从仙霞关(或是分水关)撤兵。他不可能在分水关与清军大战。施福撤兵之后,南明兵部主事唐倜在建宁府城招兵数百人前往铅山防守。八月十三日,清兵一部打到铅山,唐倜在此战殁。

    总之,清军进入分水关也没有大战。仅是在江西的铅山县受到唐倜招募的义勇抵抗,而唐倜所部仅数百人,不可能产生较大的作用。因此,清军从分水关入闽,也没有大战,更不可能与施福所部大战。

    至于清军占领建宁府过程,更是不战而获。

    建宁府城就是今天的福建建瓯,历史上曾名建州,是闽北重镇。无论是从仙霞岭进入福建,还是从分水关进入福建,首先遇到的大城即为建宁府城。因此,自古以来,建宁府城都是入闽军队首先要攻占的要塞。元末明初,红巾军入闽,经过四次惨烈的战斗才攻占建宁府城。隆武帝来到闽北后,多数时间住在建宁府城,它因而成为清军攻袭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隆武二年八月清军入闽时,建宁府城并无大战。清廷建宁府第一任知府是程益,他是顺治三年以原官投诚而被任用的。程益后来主持编修了《建宁府志》,其中记载:“八月十九日,大清兵破建阳,二十一日至建宁府,本府杨太爷率程三府、高四府、叶二府、李建安、王瓯宁出城降清。大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