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蓬篷,蓬蓬篷。
敲门的声音响了起来,这座座落在伦敦富人区的小别墅的铁门一下打开了。一个上了点年纪的女仆打扮的妇女抄着爱尔兰口音的英语,打量着门口的来人,疑惑的问道:“这位先生,您是……”站在门口的是几个穿着笔挺西服,头戴礼帽的中年男子,当中的一人身才高大,还留着大胡子,见过不少人物的老夫人一眼就认出,这中年男子身穿的西装是用最好的草泥马绒料子缝制的,凭这点就知道来人非富即贵。
来人的笑容很客气,但是眼睛里面流露出来的却还是久居人上养成的高贵气质:“哦,马克思先生是不是住在这里?我是他的朋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这是我的名片,还有中国陛下的一封信,麻烦你转交一下。”老妇人没有接过他递过来的名片,而是连忙换上一副恭敬的笑容:“您是从中国来的?”来人正是从中国来的恩格斯,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老妇人连忙打开了铁门,做了个请进的手势,引他进了院子,恩格斯让随从守在外面,自己进了客厅,摘下了礼帽,打量着这个完全是中式布置的小小客厅,看来他的这位老朋友还真是个成色十足的中国问题专家啊。
“先生,您等一会儿,我马上去请马克思先生下来,他在书房呢。”老妇人大概是马克思的女仆,微笑着冲恩格斯点点头,然后就提着裙子上楼去了。很显然,这个时空的导师生活的非常滋润,时常资助他的恩格斯现在可是全世界收入最高的职业经理人,没有之一。而他本人又是伦敦最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出版了好几本分析中国经济的著作,而且还经常在欧洲销量最大的报纸上发表文章,收入比历史上也不晓得要多了多少。只是工作实在有些繁忙,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革命理论的研究。要是那样的话,朱皇帝的罪过可就太大了。
就在这会儿,伟大导师还在撰写一篇关于中国的铁路和城市建设**将对欧洲乃至世界经济产生多少有利影响的分析文章——这里马上要刊登在《泰晤士报》上的,120英镑的稿费已经预付。文章刚刚写完。敲门声还有女仆科迪夫人的声音同时响了起来:“先生,先生,有一位自称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先生求见,他说他是从中国来的!”
“恩格斯?中国!”马克思连忙放下手中的钢笔,起身从书房里面冲了出来,“恩格斯在哪儿?”
“在客厅里面等候,先生,他是不是您经常提起的那位中国皇室总管?”
“快去准备奶茶和点心,我要和我的朋友聊上一个下午,整整一个下午!”说着话。伟大导师三步并作两步就飞奔下了楼梯,然后就热情地和恩格斯拥抱在了一起。
“弗里德里希,真的是你,见到你真是太让人高兴了,对了。中国陛下没有给你封个什么爵位吧?”
马克思拉着自己的老友坐了下来,半开玩笑地问着。
“哈哈,杰森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件事,有时候我也觉得奇怪,皇室财团董事会里面就我一个平民,连罗伯特.欧文都是伯爵了。”恩格斯冲着楼梯上张望了一下,“我没有见到燕妮和琳蘅。她们去哪儿了?”
“她们带着孩子们去威斯特法伦探亲了,你知道的,我现在是欧洲的名人了,什么中国问题专家,什么大学教授,什么著名作家。所以她们也需要回家乡去和亲戚朋友们见面。赚取一点羡慕的眼光。”马克思说话的时候,他的爱尔兰女仆科迪夫人已经端来了奶茶和点心,奶茶是用最上等的中国茶叶的冲泡的,那是恩格斯托人捎来的。虽然现在印度红茶在英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越来越高了,但是真正在中国呆过一段时间并且学会喝茶的老外。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