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大出血,让女帝积攒了大笔的钱粮,接下来就该再次出兵讨伐不臣。
第三次征讨,兵分数路,欲合击李尽忠和孙万荣部。
第一路军,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领兵十万,出幽州。
第二路军,左羽林卫大将军、建安王武攸宜,领兵十五万,出檀州。
第三路,给武懿宗添了五万兵马,让他汇合李多祚,一起进军夺回幽州。
至于武三思,职位不变,但却没有增加一兵一卒,也没有安排出击的路线,似乎女帝就是让他在河北地看风景。
另外,司农少卿麻仁节督运粮草,负责各路大军的补给。
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往河北地,契丹人故伎重演,再次放弃了幽州,退回老巢。
几路兵马齐聚幽州,聚拢成一路,按照官阶品级大小,暂时由建安王武攸宜为主将。
武懿宗小眼睁睁骨碌碌始终在转动,以他的意思干脆坚守幽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万一形势不妙,好再次逃跑。
可他是戴罪之身,知道女帝不打待见他,因此一声不吭,不敢乱表态。
李多祚是军伍出身,曾在边地御敌多年,曾浴血沙场,力主出战,给契丹人狠狠一击,挽回不利的局面。
建安王武攸宜想守又想战,心里挣扎得厉害,最后一狠心还是选择了出战。
这也是没办法,大周已败了两场,急需一场胜利。而且,以他的意思,不求大胜,只要小小的胜一场,哪怕是斩杀敌人数百也行。
他没有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厮杀,故此将指挥权交给了李多祚,有李多祚领兵十万出幽州,深入辽东寻找契丹人决战,而他则带领十九万大军缀在后面,给他压阵。
至于武懿宗,实在是一个丧门星,就连他本家兄长武攸宜都嫌弃,不愿带着他,故此扔给他一万兵马,让他留守幽州。
武攸宜的决定可谓是正中武懿宗下怀,老子本就不想出战,可不好意思开口,如今你主动要老子留下,真是太感谢你了!
嘿嘿,等你们兵败如山倒的时候,可不要指望老子救援。
二十九万大军黑压压地行走在河北地,兵分两路,一前一后,遥相呼应。
这一日,李多祚的前军进入东硖石谷,而武攸宜的大军则在谷外五里地排开阵势,一旦李多祚遭遇埋伏,他将令大军反包围,与李多祚里应外合,大破敌军。
可似乎契丹人真的退走了,会山林中猫冬,李多祚大摇大摆地通过了东硖石谷,进入了一马平川的开阔地。
随后,在李多祚的警戒下,武攸宜部也安然通过了东硖石谷,此时天色将晚,武攸宜和李多祚一合计,干脆就在这里安营扎寨,背靠着东硖石谷,遇到事可从容撤退。
大军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将士们腹中早就空了,纷纷甩开腮帮子对付餔食。
突然,大地在震动,越来越激烈,在薄暮下能看到不远处的地面起伏不定,这是……
李多祚曾抵御突厥人,对骑兵冲阵并不陌生,立马将碗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