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民心中一下子高大起啦,难怪以前走的人去蒙疆多,外地少,这是有原因的,对蒙疆外民众都如此,那蒙疆内民众岂不生活在蜜罐子里?不少人打定主意,熬过这一冬,爬也要爬到蒙疆去!
赵子赟倒是没想着就此大力宣传蒙疆,包括白修德说的蒙疆援助粮食数字,也没那么大,只是辟谣好像毫无意义,反而显得矫情。国府告示,他未做任何反驳,反而松了口气,千万级别难民的救援,可不是小数目,蒙疆也只能援助一时,如今他起了头,国府及各省可不能败了尾,后续赈灾物资各省恐怕都得出点,看来河南熬过这个冬天,应该不成问题了。
小蒋十二月底返回了张恒,至少报界挖掘出他早在国府对外告示前就已经坐镇郑州,算是赈灾工作中的一个亮点,让人感觉他和重庆那些官员有着本质的不同,而他也确实在河南一怒之下,杀了两个县长,虽然在法律层面遭人诟病,说他滥用都不属于他的权利,但民众和记者喜欢,这才是太子本色,路见不平就要踩。
老蒋没想到小蒋自作主张,反倒提升了他的声望,不少对重庆失望,又不肯依附张恒的人看到希望,开始主动声援小蒋,将蒙疆援助的很大功劳归在他身上,认为是他向蒙疆宋委员长要来的,吴稚晖感叹有些事情真是想不到。
河南灾荒造成的死亡人数一直没有定论,说百万的也有,说几十万的也有,唯一被认可的,是受灾人数,蒙疆上层对援助河南是没有太多异议的,蒙疆联合政务委员会也需要用此事提升整个蒙疆的威望,孙夫人和赵子赟不肯进行宣传报道,在一些人眼中是更为高明的策略,有些事情,自己说比别人说强!
倒是蒙疆民众知道后有些担心,怕开春后河南人涌入蒙疆,一些议员提出要及早预案,老于等人折腾良久,却没想到整个下年,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北上潮,只有零星进入晋北的几千人,这点人数,光晋北就轻易消化了,倒是晋南出现了大规模的迁移,让老阎一度急的跳脚,不得不出台了一些向蒙疆靠拢的政策。
后来蒙疆才慢慢知道情况,不是河南人不想来蒙疆,而是要过黄河,绝非易事,各渡口被第二战区士兵牢牢把控,没有各县出具的文件,别想到黄河北岸。
河南救灾的事情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将小蒋拖下水后,赵子赟就基本不再关注此事,他来到张北,和抵达此地,已经开始进行训练的孙连仲见面。
老孙赤手空拳北上,被方振武戏称为花子做法,战功卓著的第二集团军居然也会如此无赖,老孙可不管这些,第一次带来主要将领来张恒面见今后的领导者时,他就毫不客气的要这个,要那个。
当时就把赵子赟弄得不好应对,说仿鲁兄那里是加入他蒙疆,纯粹是来打秋风的。
相比装备,其实赵子赟和方振武更为头痛的是如何安置第二集团军,虽说几番征战,加上这次北上一部分人脱离,整个第二集团军连三万人都不到,可人家毕竟是军委会任命的集团军。
抵达蒙疆的第二集团军名义上还有三十军和四十二军,其实三十军也只有三十一师和三十师一部,四十二军只有二十七师和独立四十四旅一部,还得补充兵员,才凑得够蒙疆两个师的编制。
老孙和手下将领倒是一再强调不为官,只是这不为官也不能不考虑必要的身份,好在张金照等人离开,原四十二军军长阵亡,高级将领的安排还不算太困难,方振武担心的是他们能否达到蒙疆的要求。
经过商量,方振武提出由孙连仲出任第一兵团副司令,那木海扎布不再兼任,这是唯一一个还可以腾出来,符合孙连仲第二集团军的职位,只是这就意味着整编后的第二集团军要进入外蒙作战。
三十军和四十二军整编为两个师,原三十军军长兼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任三十八师师长,原四十二军代理军长兼二十七师师长黄樵松任三十九师师长,其余张华棠、乜子彬、张孝性、康法如等人分任副师长、旅长职务。
老孙对底下人的安排没有什么太大异议,只是对他和归属第一兵团有些抵触,他宁愿不当什么副司令,任个师长,也希望赵子赟能够将他们派往其他兵团,在他看来,第一兵团守卫责任大于进攻,打鬼子的机会可不多。
一时间有些不好处理,方振武折中让孙连仲先带兵训练,中高层将领轮流学习,老孙也同意这个建议,别自己不争气,那就别说加入哪个兵团了,山西一路过来,老孙和主要将领已经看明白,自己和蒙疆各师,差距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