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一个年轻的女子带着一群人在工地上指指点点,这里在蒙疆空袭形成的大量废墟已经清理干净,很多人正在紧张的做着手头上的工作,年轻女子就是新成立的大连造船厂总工程师方玉华,由于要造军舰,大连造船厂的厂长是王卓然兼任的,不过他并不在此办公,船厂的实际负责人就是方玉华。
此时的方玉华很庆幸蒙疆的轰炸并未摧毁这里的船台,只是有部分损毁,修复起来并不麻烦。日本人留给她的是不小的红利,一座七千五百吨的船台,一个三千吨的船台,一个八千吨的船坞,让她很是兴奋,只是现有船台根本不可能实施她的大计划,经过认真思考,她放弃了把七千五百吨船台改造成为三万吨建造航母船台的打算,而是准备扩建船坞,准备在船坞中建造航空母舰,虽然会加大投入,可她觉得这样才有长久发展的可能。
现有船台,计划建造一艘六千吨级的运输船,赵子赟明确告诉她,蒙疆占据济州岛会很多年,运输船也是非常需要的,而且她熟悉的自由轮是七千吨级,赵子玉的船厂也建造过十几艘七千吨级以下的各种货轮,技术和经验都不是问题,自由轮不需要复杂改动,就能建造成为六千吨级。
三千吨的船台正好用来建造仿照弗莱彻级驱逐舰的新型驱逐舰,至于叫什么,还没想好。
几个船台自然无法满足雄心勃勃的方玉华,大连造船厂还计划建设两个八千吨级船台,两个四千吨级船台,用于建造不同吨位的货轮,当然,也包括这一吨位级别的军舰,不过此时她关心的,是两个秘密新船坞的建造,在这里,她将建造已经完全掌握技术的潜艇,蒙疆第一代柴电潜艇,赵子玉费了无数心血,凭借在美国能够获取的资料,耗费三年时间,才完成了第一艘实验挺,还只能偷偷用货轮拖到北太平洋无人海域实验,真是费尽心机。
后来改进设计的新潜艇在航行和下潜方面基本问题不大,但武器系统是没有经过测试的,也未经过复杂海情和远洋测试,让方玉华纠结的是,赵子玉希望她能够更进一步,直接建造后期设计完成,只是在图纸上的潜艇。
这个图纸上的潜艇要大不少,水中排水量达到两千五百吨,比苏斌早年驾驶过的德国潜艇大了一倍多,方玉华担心要是出问题,不仅是对信心的打击,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方总工程师,王厂长来了,在找你。”正在和施工负责人商量船坞建造的方玉华接到手下人的通知后,匆匆回到船厂简陋的临时办公室。
王卓然见到他起身招呼:“玉华,坐。”
“厂长,您坐,我先汇报一下进展…….”
王卓然摇摇手:“我今天来不是了解进展情况的,有些事情,我要和你商量。”
听着王卓然的低声叙述,方玉华露出惊讶之色,她听到的是蒙疆在电子技术和导弹技术上的绝密信息,为保密,赵子玉在美国并未继续进行晶体管后续技术的开发,只是把一些美国的研究动向和一些技术验证后送回来,在军舰设计中,采用的还是以前的技术。
如今的蒙疆电子技术可谓突飞猛进,叶弼亮已经开始研究集成电路,而合成树脂的突破让印刷电路板已经在导弹上应用,这些技术和产品,将对潜艇产生重大影响,狭小的空间内,能够装入更多设备。
“我能看导弹的所有资料么?”
王卓然笑了:“当然,我来找你,就是要你先放下这里的事情,和我走一趟,只有全面了解导弹的情况,你才能调整军舰的设计。”
十天之后,方玉华返回大连造船厂,系统了解了蒙疆军工和秘密研究的项目之后,她彻底放弃了建造巡洋舰、战列舰的设想,导弹取代巨炮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电子工业的发展意味着军舰不用造得那么巨大,未来护卫航母的主力将是装备导弹的驱逐舰,就蒙疆而言,加快驱逐舰建造,首先提高反潜能力是第一要务!
将船坞、船台交给其他人负责,方玉华带着美国回来的人,开始进行航母和弗莱彻级驱逐舰设计更改,同时,借助修复码头停靠的亚特兰大级轻型巡洋舰,以此为蓝本,开始设计一款介于弗莱彻级驱逐舰和亚特兰大级轻型巡洋舰之间的大型驱逐舰,初步测算为六千吨,保留前后两座双联装主炮,作为对陆攻击火力,对海攻击,将会采取反舰导弹,虽说王卓然都有些认为超前了,反舰导弹还不知在哪里,可方玉华坚信一定能成,横竖也只是设计,王卓然也就由得她去折腾了。
大量蒙疆秘密装备将会进入船厂,大连造船厂的保卫级别,也从这天起,提到最高级别,外围武装警察,内部特别安全局,方圆十里,成为禁区。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