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三皇五帝到如今,一个朝代走向衰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大明朝走到现如今的恶劣局面,是从朱棣篡位之后就已经注定。
朱棣要兴兵篡位,总要给自己找一个篡位的借口。
彻底废除建文帝朱允炆的“利民七十二条”,就是朱棣的杰作。
其实,利民七十二条,是太祖皇帝朱元璋让当时的皇太孙朱允炆主持做的,并且同意了把朝廷主要注意力转向民生建设的大变革。
太祖皇帝朱元璋马背上取天下之后,逐步平定了国内的局面,所以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内民生问题。
因为到了晚年之后,他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彻底明悟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如果不把最底层的老百姓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王朝就肯定要被推翻。
正因为如此,朱元璋选定的接班人,性格仁厚的朱允炆,而不是性情暴虐的朱棣。
朱棣的罪状很多,但是给大明朝埋下的祸根,最主要的有三条。
第一,“不准更改祖宗成法。”
因为他给朱允炆定的罪名是“重奸佞,更改祖宗成法。”所以,不能更改祖宗成法就成为朱棣行为方针。
也就是说,永远都不许提建文帝朱允炆的“利民七十二条”,对内对外都一律采取武力镇压。
太祖皇帝朱元璋是开国之君,他的一生之中都是征战厮杀出来的,为了彻底击败敌人,采取的管理措施当然严酷。
现在朱棣给子孙留下一条“不准更改祖宗成法”的遗命,简直就是倒行逆施。
第二,“兵将分制。”
武将不治军,就是从朱棣开始的。
兵将分制,就是武将不能接触军队,更不准插手军队。发生战事以后,由皇帝派人挂将军印带兵出征。
也就是说,在皇帝点将之前,谁也不会知道自己会被派到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自己到时候会统帅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大明朝的将军都不知道自己的部队最擅长的是什么,具体能够干什么,更不知道敌人的特长是什么。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朱棣的遗命,再一次倒行逆施。
第三,“以文抑武。”
朱棣之后的历代皇帝用文官统帅军队,这是因为朱棣有遗命。
用文人指挥军队,还不算最大的罪状。
由此产生的后果,才是大明朝走向衰亡的最大根源:文官集团的诞生。
书生无用,文官祸国。
这是从英宗皇帝朱祁镇嘉靖年间开始的。
因为武将根本不了解自己的部队,所以每战必败。
不仅打不赢敌人的正规军,也打不赢土匪、海盗。
于是,书生祸国殃民的弊端终于显露出来了。
夏言,正德年间进士。
既然能够考中进士,当然有才了。
因为他能够从战国时期开始说起,历史上那些有为之君,都是从修筑长城开始的。
所以,夏言的一份奏折就得到了嘉靖皇帝朱祁镇的“大为赏识”。
这份奏折就两条:“北方重修长城,南方严厉禁海。”
闭关锁国,这个名词就是夏言首创,然后流传下来的。
这两条都是劳民丧财,导致大明朝国力日衰,任人欺凌的根源。
对于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熊储熊大杀手,那是根本不了解的。
之所以现在了解了,就是因为无赖军师万练、中军大营统领黄妍莹,他们要拼命说一通。
两个人都在说,熊储不知道都不行了。
之所以要把这些经过说一遍,就是因为无赖军师万练的右手,现在正指着地图。
这份地图上面有二十座城堡,英宗皇帝朱祁镇嘉靖年间重修的“辽东大明边墙”。
当然,万练和黄妍莹肯定不会无缘无故说这些事情。
辽阳、沈阳、开原一线的斥候传回消息称:主公连续刺杀了两路使者之后,他们在敌后散发了五千张“洛阳邙山锁喉剑”的留字,搞得人心惶惶,终于起到了作用。
努尔哈赤首先是愤怒,然后是紧张,接着就是疯狂。
为此,努尔哈赤召集那些投降的汉官教训一顿:“已经有普通百姓擒拿奸细送来,难道我辽阳城里就没有奸细吗?你们是我在战场上擒获得来,又让尔等为官。”
“如果念及我的恩养之情,为什么不把潜伏来的奸细抓住一个呢?为什么查不出丝毫蛛丝马迹呢?如果不为我效力,我养尔等有何用处?如果再抓不住奸细,一律重责。”
想想不放心投降的汉官,努尔哈赤又把众贝勒找来训斥一顿:“都是一帮蠢材!为什么把屈膝投降的明朝人和女真人同等看待,执行同样的裁决标准?你们贪图个人清闲,我感到非常愤怒,恨不得啐你们一脸唾沫!”
“卑贱的明朝人能够和我们女真人享受一样的待遇吗?女真人犯了罪,只要没有忤逆大罪便可赦免;投降的明朝人算什么,啊?如果不有效震慑,他们还是盗贼。你们此前审的案件混杂不青,简直比牛骡还蠢。”
随后集中了四千大军,在城内城外,漫山遍野搜捕奸细,目前已经杀了七百多被抓来的汉人。
虽然杀人很简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